由鄭州歌舞劇院創排的《唐宮夜宴》火爆“出圈”后熱度不減。這幾日,長期“霸屏”的14位“唐宮小姐姐”從如詩虛擬舞臺走進河南博物院,錄制了博物館現場版的《唐宮夜宴》,這將是2月25日晚播出的河南廣播電視臺2021元宵節特別節目“河南博物院元宵節奇妙夜”的“重頭戲”。本次節目將借鑒河南春晚成功經驗,采用“傳統文化+現代科技”的手法,將厚重歷史與綜藝節目結合起來,更新奇有趣,更時尚多元。
“唐宮小姐姐”與千年文物共舞?
興奮地圍看彩繪女俑、盡情地婀娜共舞……走進河南博物院的“唐宮小姐姐”,依然俏皮嬌憨,她們穿行于彩陶女俑、武則天金簡等文物之間,仿佛在歷史與現實中穿梭,默默無語的文物與靈動活潑的少女相映成趣。不少看過《唐宮夜宴》的觀眾表示,14名“唐宮小姐姐”的人物形象、定格造型,讓他們想起了河南博物院的一組彩繪女俑。如今,這一動一靜兩組“唐宮小姐姐”終于“合體”了。《唐宮夜宴》編導陳琳說,河南博物院院藏樂舞俑正是舞蹈《唐宮夜宴》的創意來源之一,“第一次看到她們的時候,我就被吸引住了。她們姿態、神情各異,惟妙惟肖,共同組成了一個小型宴樂演出場面。假如讓她們活起來,會給今天的人們講述什么故事?”帶著這樣的好奇,陳琳開始思考如何用藝術的手法把唐代舞樂俑的生活場景及動感情愫融入作品,最終構思了《唐宮夜宴》的故事。從虛擬舞臺到走進博物館與千年文物共舞,再次進入觀眾視野的《唐宮夜宴》將帶給大家怎樣的驚喜?據介紹,不論是舞臺版,還是現場版,《唐宮夜宴》都不是單純地模仿和復原古代樂舞俑,而是用舞蹈的藝術形式賦予這些少女獨特的個性,以此來充分展現中原文化的厚重和時尚 。
運用新技術提升視覺效果
《唐宮夜宴》的火爆“出圈”,新技術的運用功不可沒,虛擬的美學空間大大提升了視覺觀感。而現場版《唐宮夜宴》也將借鑒河南春晚成功經驗,采用“傳統文化+現代科技”的手法將厚重歷史與綜藝節目結合起來,讓觀眾既感受到厚重瑰麗的歷史文化,又能從中體會到現代藝術的獨特韻味。河南省元宵節晚會的宣傳統籌路大年介紹,此次鄭州歌舞劇院“唐宮小姐姐”在河南博物院的錄制時間共3天,之后將融入新技術,為觀眾呈現一個完整的現場版《唐宮夜宴》。在這個夢回大唐的絢麗夢境中,除了再現大唐仕女的形象,節目還重點拍攝了賈湖骨笛、婦好鸮尊、蓮鶴方壺等河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據了解,元宵特別節目“河南博物院元宵節奇妙夜”目前計劃了6個節目,《唐宮夜宴》現場版是其中之一,晚會繼續主打優秀傳統文化牌,將以河南博物院中的鎮院之寶為吸睛點,以穿越時空、次元交匯為時間軸,將河南歷史文化中最耀眼的元素與精彩的歌舞、戲曲、武術等藝術表演結合起來,力爭為觀眾呈現一臺優質晚會。優秀傳統文化、現代科學技術、真實歷史文物,三者將碰撞出怎樣令人心潮澎湃的藝術火花?這次河南能否再甩出另一波“王炸”?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河南博物院首迎節目現場錄制
伴隨著《唐宮夜宴》的火爆,河南博物院也再次“走紅”,春節后前去觀展的觀眾絡繹不絕,甚至能排出200多米的長隊。而這次《唐宮夜宴》在河南博物院錄制,是該院首次有節目團隊進行現場拍攝,也是國內首次在博物館內實景錄制綜藝晚會的部分片段,厚重多彩的中原文化將更加直觀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大家知道,文物對光照、濕度等都十分敏感,那么拍攝中如何確保文物安全呢?“拍攝節目過程中,我們首先要確保文物安全,不允許將文物移出展柜拍攝。”河南博物院文化信息中心主任荊書劍說,不同的文物有不同的安全標準,彩繪陶俑對燈光強度較敏感,強光照射會影響色彩變化造成文物損傷,所以要求節目組在拍攝時不使用強燈光。
“近年來,鄭州歌舞劇院每年都會組織編導到河南博物院等地采風,鼓勵我們從傳統文化中尋找創作靈感。現在,我們才剛剛讓彩繪女俑這一個文物‘活起來’,還有那么多的文物故事等待我們去挖掘。”陳琳說,河南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是藝術工作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富礦,接下來,他們會繼續深耕中原文化,讓博物館里的更多文物“活起來”。
鄭報全媒體記者 秦華 成燕 文 頂端新聞記者 曹恒叢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