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觀看視頻
珍寶檔案:
商代
通高87厘米,口長寬61厘米,
耳高17厘米,足高25.5厘米,重約64.25千克
1974年河南鄭州張寨南街商城遺址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鼎是我國青銅文化的代表,被稱為國之重器。河南博物院的“九大鎮館之寶”之一——杜嶺方鼎,是中國乃至世界人類青銅時代所創造的一座青銅文明紀念碑,故宮大門上的門釘就是它的“翻版”。
杜嶺方鼎通高87厘米,口長寬61厘米,耳高17厘米,足高25.5厘米,重約64.25千克,于1974年出土于河南鄭州張寨南街商城遺址,同坑出土了兩件形制和紋飾相近的的方鼎,另一件高100厘米,重86.4千克,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經考定,其鑄造年代約是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
杜嶺方鼎體型高大,造型渾厚莊重,鼎口沿外折,兩側沿面上有圓拱形立耳,微微外張,耳的外側面呈凹槽形,鼎身有八組饕餮紋和乳釘紋規則地分布在四壁的中上部和四周,裝飾錯落有致,巧妙地創造出富有變化的莊嚴感,一派王者風范,卻又生機勃勃。在它身上,中國商代青銅鑄造工藝的分鑄和拼鑄技術結合得盡善盡美。
此外,杜嶺方鼎是最早裝飾獸面饕餮紋與乳釘紋的中國禮器,故宮大門上九縱九橫的門釘,就源出于它。作為目前所知的年代最早、體量最大、鑄造最為完美、保存最為完整的青銅重器,杜嶺方鼎既是華夏青銅文化的見證,也是中原文明發源之地的象征。
鄭報全媒體記者 楊麗萍? 圖片、視頻來源:河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