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f01fy"></em>
    <em id="f01fy"></em>
    <em id="f01fy"></em>

      1. <em id="f01fy"></em>

          <div id="f01fy"><label id="f01fy"></label></div>

          <em id="f01fy"></em>
          <button id="f01fy"><menu id="f01fy"><small id="f01fy"></small></menu></button>

          <div id="f01fy"></div>
            1. 期刊里的紅色記憶!這個博物館,是一本獨特的黨史學習筆記

              2021-05-28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創刊號是刊物的第一期,是辦刊人奉獻給讀者的見面禮,是刊物的出生證明。

              “黨報黨刊在黨的發展過程中,記錄了我黨發展的歷程。通過收藏黨刊(創刊號),我進一步了解了黨的發展史。”李紀從說。

              李紀從,河南義馬人,中共黨員。期刊收藏愛好者,40年來,已收藏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期刊創刊號、停刊號、特刊號及復刊號一萬多份,各時期的黨刊創刊號500余種。2019年6月,他被世界紀錄協會認定為“世界上收藏期刊創刊號最多的人”。

              他聯合洛陽師范學院,創辦了國內唯一一座期刊創刊號博物館——中圖期刊創刊號博物館。

              幸運總是留給真正喜愛它的人。

              數年前, 李紀從在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淘來了一本《新青年》。前段時間,通過中央電視臺和新華社發布的消息,他才了解到那是《新青年》的創刊號,而且當年只發行了1000本。這本創刊號,彌足珍貴。?

              右二即為新青年創刊號

              40年里,李紀從收集到的各個歷史時期的報刊雜志創刊號超過了1200種,如何把這些珍貴的文獻資料保存好,也成了他考慮的頭等大事。

              “現在好多創刊號都成為絕本,比如我收藏的《新青年》,必須采取搶救性保護,用密封袋把它們封起來,掃描后制成電子書,供大家研究、參考、學習。”李紀從說。

              2020年初,李紀從找到洛陽師范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提出了合辦創刊號博物館的想法,得到了大力支持。

              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施工和籌備,這座國內唯一一座期刊創刊號博物館——中圖期刊創刊號博物館開館。

              2021年5月21日,鄭州大學、鄭州師范學院、洛陽師范學院三所高校傳播學院學生采訪了李紀從收集黨刊創刊號的故事,制作的微紀錄片《期刊中的紅色記憶》在央視頻發布。

              李紀從說:“博物館免費開放,供大家研究。”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紅色記憶,經久流傳。

              鄭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劉地 文/圖


              分享到: 編輯:胡成玉 統籌:安學軍

              相關新聞

              <em id="f01fy"></em>
                <em id="f01fy"></em>
                <em id="f01fy"></em>

                  1. <em id="f01fy"></em>

                      <div id="f01fy"><label id="f01fy"></label></div>

                      <em id="f01fy"></em>
                      <button id="f01fy"><menu id="f01fy"><small id="f01fy"></small></menu></button>

                      <div id="f01fy"></div>
                        1.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