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1日上午,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彩旗飄飄,歌聲嘹亮,醫生護士紛紛走出病房,匯聚在醫院大門前,翹首期盼英雄的凱旋。和爸爸媽媽27天未見面的孩子,和兒女27天未見面的老人,也紛紛趕到醫院,企盼親人的歸還。
這些英雄——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派駐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惠濟院區定點救治醫院的醫療救治工作隊隊員,在2021年夏天鄭州遭遇汛情和疫情雙重考驗之時,以數次“隔離病房”戰火淬煉的鎮定,以“遙知百戰勝,定掃鬼方還”的決絕,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的純粹,白衣執甲,迎難而上,奔赴疫情防控的最前線,與時間賽跑,同病魔較量。
他們,在此次任務中不僅全面接管定點救治醫院的醫療救助管理工作,而且還負責從鄭州市六院分流過來的260余名住院患者的具體救治工作。這是河南中醫藥大學一附院歷史上首次全面接管一家應急救治醫院,不僅充分體現了“河中一” 人的擔當,更彰顯了“河中一” 人的力量。
在這27天的使命堅守中,他們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與時間賽跑、同病魔較量,奮力拼搏、克服一切困難,在極短時間內把接管醫院從一個剛交工的建筑變成了一個分區合理、功能較為完善的傳染病病區,確保了分流患者得到及時、有效、連續的治療,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優秀的答卷。
臨危受命,面對嚴峻疫情逆行出征
關鍵時刻顯擔當,危急時刻扛重任。2021年8月3日下午3:50,河南中醫藥大學一附院緊急接到省衛健委關于派駐醫療管理團隊接管惠濟區定點救治醫院的通知。
醫院黨委迅速作出安排部署,醫院副院長王海峰、第四附屬醫院(龍子湖院區)副院長馮博、后勤部主任秦靜海、疾病控制科主任宋清、護理部副主任林志紅五位同志臨危受命,組建“黨員突擊隊”奔赴新的工作崗位。
惠濟定點救治醫院主要承擔從六院分流過來的傳染病患者,以及部分新冠確診患者,可謂是危險重重。
但是沒有一個同志畏戰、怯戰,反而是主動請戰,慷然請纓。隊員們不到20分鐘便集結完畢,整裝出發!
8月4日下午3:30,醫院集結101人的緊急醫療工作隊,專業涵蓋脾胃肝膽病科、腦病科、介入科、腎病科、呼吸科、血液腫瘤科、心血管科、骨傷科、婦產科、內分泌科等多個專業。
8月7日下午,派出王丹妮、李鵬宇2位艾滋病方面的專家進駐定點救治醫院開展工作。
8月11日下午,緊急派出陳秀敏、劉茹2位護士長,奔赴定點醫院開展醫療救治服務工作。
8月18日上午,集結涵蓋重癥醫學科、產科、兒科、呼吸科、肝膽脾胃科、骨傷科、康復中心、普外科、皮膚科、腦病科、胃鏡室共35人的醫護團隊,支援定點救治醫院。
連續出征,不畏艱難險阻。面對疫情,醫療隊隊員們勇往直前,心懷責任與擔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醫務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和保護人民健康安全的莊嚴承諾!
第一次出征
第二次出征
第三次出征
第四次出征
第五次出征
快速部署,不到48小時打造“生命方舟”
黨員突擊隊就位
臨時黨支部成立
青年突擊隊組建
疫情防控指揮部高效運轉
…………
組織架構快速搭建,救治方案到位、救治流程到位、救治培訓到位、救治隊伍到位、救治環境到位、救治設施到位、救治藥品到位、院感防控到位。
醫療隊快速部署,積極應戰,保證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8月3日,首批醫療隊伍抵達工作現場后,身為疫情防控指揮部指揮長的王海峰副院長,便迅速穿上防護服,帶領隊伍,深入院區全面查看環境布局、摸底在院病人情況、醫務人員配置情況,結合醫院運行狀況,對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明確任務后,大家立即和醫院相關部門進行對接,迅速開展工作。
進駐當天,首批“黨員突擊隊”5位同志在緊張忙碌中接近凌晨3點才回到休息點。
當天晚上,定點救治醫院便完成了中藥配送。
8月4日所有住院病人便吃上中藥。
“克服一切困難,保障患者的醫療救治不受影響,尤其是對危重患者的救治要做到與三甲醫院同質化。”這是王海峰副院長提出的明確要求。
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王海峰副院長帶領管理組第一時間深入一線各個崗位,帶領隊員們連續作戰,每日休息僅2至3小時。
面對前期隔離病區與外界無法聯絡,醫護、信息、后勤均無法保障的困境,我們的醫療隊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克服一切困難,連續日夜奮戰,不到48小時,就在一無所有的空置醫院建筑內實現了醫院救治工作的順利運行,為患者建起了一座“生命方舟”。
成立“臨時黨支部”
聯合查房
通力協作,只為同一個目標“戰之能勝”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河中一派駐定點醫院的工作隊全體人員、戮力同心、共克時艱,只為不負黨和人民的期望,不負對醫院黨委召之即來、戰之能勝的承諾。
定點救治醫院患者中,年齡最大的94歲,最小的僅3天。多數患者合并2種以上傳染性疾病,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復雜。針對患者病種復雜、醫療人員來源不同的情況,應急救治協調組第一時間統一救治目標,完善醫療制度,以18項核心制度為醫療運行的基本要求,嚴格醫療質量管理。
同時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施行一人一策。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首批31名專家被分配至15個病區,保證每個病區均配置有2名以上高年資中醫師。在接收分流患者早期,院區廣泛使用中藥預防新冠肺炎方案1號方和2號方,執行率100%。后期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實際,針對多數患者原發性疾病較重的情況,給予“個體辨證、一人一方”,執行率在98.5%以上。
感控工作組第一時間構建醫院感控組織架構,建立溝通管理機制。制定了《醫護人員防護用品穿脫流程》《隔離病區感染控制工作細則》《災后防疫消殺方案》等35個制度和流程,并不斷完善。規范各個區域、流程及路線感控相關標識,根據布局調整不斷完善,制作、張貼標識共計1098個。加強感染防控知識的培訓與考核,采取多種形式增強培訓效果,開展穿脫防護用品集中培訓40余場,培訓醫務人員628人次,其他工作人員97人。開展各項感控監測,做到重點區域、重點人群、重點環節全覆蓋……至任務結束未發生一例新型冠狀病毒續發病例,未發生一例醫務人員感染新冠病例,未發生一例院內感染病例。
護理工作組科學部署,建立三級組織架構。通過線上線下,完成283名護理人員關于護理工作流程、文件書寫系統的培訓。累計護理患者6000余人次,完成核酸標本采集累計18233人次。合理配置搶救藥品、物品,保障患者搶救。實施“6S”精細化管理,提升護理服務質量,保障護理安全。在短時間內制定了《隔離病區護理工作手冊》《隔離病區健康教育手冊》等多項工作制度與流程近30項,隨著各項新舉措的落地,各病區達到同質化、標準化管理。在隔離病房“引入”中醫特色療法,針對性的開展耳穴貼壓、穴位貼敷、開天門、八段錦、嬰兒撫觸等中醫治療,充分發揮了中醫藥簡便廉驗的優勢及在疫情防控的作用。
后勤保障組緊急開荒病房區域60500平方米,為286個病床配備被服286套并鋪設到位,迅速設立并完善醫療廢物暫存處基礎設施及相關制度。按照市防控辦相關規范,結合院感控辦要求,制定消殺方案,為轉運病人車輛、接送醫務人員車輛,及院內各區域進行全方位消殺,全方位落實保障措施,多渠道保障物資供應,竭力滿足多方面物資需要。截止目前,入庫辦公用品、被服及其它用品252種,數量84285件,出庫數量59933件……
守望相助,以大愛無私見證醫患情深
定點救治醫院的工作繁重而艱巨,醫護人員既要承擔大量的救治任務,還要忍受長時間工作引起的身體不適,但是為了使命和重托,每個人都選擇不負堅守,無私奉獻。
在這里:
有辭別家中兩個幼子,義無反顧奔赴前線的王丹;
有剛剛做完手術,身體尚未恢復的關運祥;
有帶著無法照顧患病的3歲兒子的愧疚,毅然遞交請戰書的李丹;
有為了安撫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坐在其身邊進行心理疏導長達數小時的張杰;
有本應在8月份披上潔白婚紗,但因抗疫任務毫不猶豫推遲婚期的王玉瓊;
有從嵩縣匆匆趕回,也要參加定點醫院救治任務的李婷婷;
有奮力高呼“我支援過武漢,有經驗!”的李振鵬;
有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把自己累到虛脫的李春芝;
有夫妻二人同上一線,共克時艱的蔣曉鵬;
有收到感謝信,卻說:“我們只是這座城市里千千萬萬醫護人員的縮影,我們所做的也是所有醫務人員都會去做。”的許華;
有傳承創新,把中醫藥文化帶進隔離病房的年逾55歲的 “河南最美護士”陳秀敏;
有以33年黨齡在疫情防控中見證初心和使命的劉全忠;?
還有運用中藥治療肝硬化腹水、食欲不振等療效顯著,獲得了患者和同行認可的劉光偉;
……
病毒隔離了空間,但卻隔離不了愛。陽光照耀的地方,總會溫暖人心。
在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家人般的關愛下,患者們不僅重燃治療的希望和對抗困境的信心,醫患情深的故事每天也在醫院上演著。
80多歲的老奶奶即將生日,生日蛋糕、愛心水果送到了老奶奶病床前;
10歲的兒童無人陪護,房間了放滿了醫護人員為他疊的千紙鶴;甚至還有晚間護理小哥哥的愛心陪讀,日間護理小姐姐的愛心洗衣……
婦產科病房里有剛出生3天的“小可愛”和她的媽媽,初為人母,遇上疫情,無依無助。隊員們作為“臨時媽媽”,為寶寶洗澡、撫觸、捏脊、監測黃疸、曬日光浴,喂奶粉、換尿不濕、洗衣服,為產婦做心理疏導,做產后康復操……
截止目前,定點救治醫院中260余名患者,已有190余名康復出院。出院前,他們紛紛為隊員們送上了感謝信。
無微不至的關愛
患者感謝信
醫療隊隊員奮勇作戰,他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狀況成了醫院領導的時刻牽掛。醫院黨委書記翟劍波多次帶隊前往定點救治醫院實地查看慰問,從早餐的胡辣湯、豆漿到午餐的可口燴面,從看望醫護人員延伸到慰問醫療隊員家屬,以堅強的后盾保障和細致周到的關心,讓奮戰在一線的戰士們深切體會到了醫院黨委的關懷和溫暖,倍感激勵。
8月5日,醫院黨委書記翟劍波帶隊看望慰問進駐定點醫院醫療隊員
8月26日,醫院黨委書記翟劍波、副書記孟林、工會主席喬東鴿一行到醫療隊駐地看望慰問一線防疫人員,并為8月生日的隊員們送上生日祝福
146人,27天。他們在648個小時的日夜拼搏中,以生命赴使命,用奉獻寫忠誠。
謂我不愧君,青鳥明丹心。
8月31日,這支英雄的隊伍已圓滿完成任務,勝利凱旋;休息一周后,將繼續他們救死扶傷的每一天。
鄭報全媒體記者 劉書芝 通訊員 魏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