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0月,全省法院協調解決一審行政案3319件,協調結案率21.65%,較去年同期上升2個百分點,大量的行政案件得以徹底化解,河南法院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成效顯著……今天上午,河南高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河南法院推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的舉措和成效,并公布12件典型案例。
改變“案結事不了” 實現行政案實質性化解
當前,行政訴訟存在行政爭議“案結事不了”“程序空轉”、信訪突出等問題,當事人的合法訴求得不到滿足,成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煩心事,揪心事。
發布會上,省高院副院長王韶華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行政爭議數量不斷增多。除了傳統的涉及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方面的行政爭議外,近些年來涉及城市建設、征地拆遷、環境資源、勞動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行政爭議大量增加。
對此,河南省法院積極推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也是堅持傳承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矛盾不上交,將大量糾紛止于訴前、止于裁判前的具體舉措。
同時,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很重要的意義還在于能修復“官民關系”,在源頭上防范社會矛盾,化解社會風險,能夠最大限度節約行政成本和司法成本。
前10個月協調解決一審行政案件3319件
那么全省法院在推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方面都有哪些舉措和成效呢?
王韶華說,為加大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力度,省高院在案件管轄、被告確定、審限管理、績效考核、府院聯動、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司法建議等方面,就加強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出臺相關政策,加強頂層設計。
省高院先后印發《關于調整行政訴訟案件管轄若干問題的意見》《關于依法準確確定行政案件被告的指導意見(試行)》等文件,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
省高院指導下級法院與當地政府對接,建立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平臺,構建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多元機制。目前,全省18個地市均在陸續建立當地的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平臺。
全省法院強化協調力度,促進矛盾糾紛徹底解決。在立案、審理、執行的每一個環節都將調解作為處理案件糾紛的首選,不放過每一個調解的機會,要求盡量協調解決,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
向社會發布各類典型行政案例
一個案例勝過一沓文件,典型案例具有重要的引領、示范、指導意義。
本次發布的12個典型案例,涉及行政協議、行政賠償、行政允諾等行政行為的類型,涵蓋了行政征收、土地管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環境保護、招商引資等多個行政管理種類,既有對征收補償、行政協議、行政補償等案件進行調節的等傳統做法,也有對行政處罰、行政允諾、行政起訴、工傷認定等案件進行調節的新探索,是近期全省法院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成果的一部分。
12個典型案例聚焦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主題,通過彰顯典型案例的指導價值起到了以案釋法、以案明理的作用,促使行政機關和群眾主動解開疙瘩,打開心結,作出讓步,促進行政爭議案結事了政和,共同維護社會穩定。
要讓老百姓“告官能見官”
省高院行政審判庭庭長李繼紅說,2022年主要還是圍繞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這個中心來開展行政審判各項工作。
一是要推動行政爭議化解平臺發揮實質性作用。目前,全省18個地市均在陸續建立當地的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平臺,“怎樣讓這個平臺建設發揮好作用,這是我們明年考慮的一項工作,像鄭州市中原區成立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委員會,該區已實質性化解爭議141件,這個效果就比較好。”
二是推動推動各級的行政機關負責人在訴訟中要出庭,“要讓老百姓告官能見官,能夠看得見官,聽得見官,而且能夠和官進行溝通,能夠實際解決老百姓的切實困難。”
第三還是要辦好每一起行政爭議案件,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要貫徹司法文明理念,從案件的立案到審理到執行整個過程中,都要把調解這樣一個思維樹立起來,把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維護社會穩定大局、促進河南的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審理案件的標準去做。
鄭報全媒體記者 魯燕 通訊員 趙棟梁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