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軍,1967年3月出生,一級法官,1987年8月進入鄭州市中原區法院工作,生前系須水法庭員額法官。2021年12月13日,54歲的他因肝癌不幸去世。
他在去世前3天,向前往醫院探望的院領導提出請求,“一定要留住我的辦案團隊",等出院,還要繼續辦案。
他熱心“傳幫帶”,為新晉法官領好路;他喜歡約上三五好友去爬山,總樂觀地開導年輕人;他覺得法官制服就很“帥氣”,其他衣服有一件夠穿就行…… ……
他對領導說:“等我出院,還繼續辦案”
王海軍法官2016年1月被確診為肝臟多發占位、肝硬化,但一直堅守在辦案一線。剛開始,他每隔幾個月住院一次,進行治療,但住院期間總是輸完水就回到單位繼續工作,同事、主管領導勸他多休息幾天,他總說,沒啥大毛病,不礙事。
今年9月份,他的病情突然加重,但他還在手術后“偷偷”回到單位工作兩天。同事發現后,硬把他拉回醫院。住院期間,他還在跟書記員電話聯系,交待如何把已經開過庭的案件做好梳理。
12月10日,主管院領導、同事到醫院探望他,他提出唯一一次請求,“請一定留住我的辦案團隊,等我出院,我還繼續辦案。”而在同事來醫院之前,他還特意囑咐同事把他未簽字的合議筆錄帶到醫院,他要把份內工作干好。
他對同事說:“等我哪天離開這個世界,法院檔案室里有我的一生”
在他去世后,通過審判流程管理系統看他的辦案數據,1994年獨立辦案以來,他累計結案6000余件,其中,2016年結案250件,2017年結案336件,2018年結案455件,2019年結案403件,2020年結案263件,2021年結案232件。這真正印證了他曾說過的“等我哪天離開這個世界,法院檔案室里有我的一生”。他這一生沒有辦過轟轟烈烈的大案,但就是這一個個普普通通的案件解決了不少群眾的煩心事。
他對孩子說:“別怕,爸爸媽媽很快就會回來”
辦案27年,他審過民事糾紛、商事糾紛、辦過執行案件,遇到過各種各樣的當事人,無論面對哪種當事人,他總能耐心傾聽。有時候當事人情緒激動,他總說,“別著急,有話慢慢說。”
曾經在一起離婚糾紛案件的辦理過程中,雙方賭氣,把四歲的孩子丟在他辦公室后,悻悻而去,孩子被嚇得哇哇直哭。他安撫孩子,“別怕,我和你一起回家,爸爸媽媽很快就會回來”。他向主管院領導請示后,安排自己妻子把孩子接回家暫時看管。后來,他耐心調解,小夫妻倆回心轉意,高高興興地把孩子接回了家。
他對“學生”說:“都是你們自己努力的結果,我什么都沒做”
由于多年辦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他早已成為辦理此類案件的“專家”。2012年,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增多,院黨組指定新晉法官李慧娟與他一同辦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他毫不吝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手把手帶好新人。李慧娟法官不管什么時間向他請教、與他討論案件,他總是熱心解答;遇到疑難復雜案件,李慧娟法官邀請他一起組成合議庭,他也總是毫不猶豫、一口答應。今年9月份,在他住院期間,李慧娟法官還十分“不好意思”地通過電話與他又討論了一次案件,他還像從前那樣,認真幫她進行了分析。
他對家人說:“衣服有一件夠穿就行”
對于生活,他不圖奢華,勤儉節約。“衣服有一件夠穿就行,再說到單位還要穿制服。”他總是拿這樣的理由搪塞家人。但對于困難的當事人,他一點也不小氣,給他們塞個路費、買頓午飯都是他經常干的事。同事評價,他是“窮”法官,但也是大方的法官。
他就是這樣一個默默無聞、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熱愛生活、樂觀積極、不圖奢華、勤儉節約的人。
鄭報全媒體記者 魯燕 通訊員 王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