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著我們是外地人,在這里會吃虧,沒想到你為我們著想,最大限度幫我們爭取賠償,感謝咱們道交中心的工作人員為我們做出的努力!真是調解有溫度,訴前好處多啊。”來自福建的劉某和陳某握著特邀調解員李金論的手說。今天,記者獲悉,目前雙方就賠償問題已達成調解,這起事故賠償糾紛圓滿解決。
交通事故起紛爭
3月2日,劉某和陳某從福建到鄭州航空港區洽談業務,二人乘坐的汽車在鄭州航空港區華夏大道與亳都路交叉口與付某駕駛的機動車發生碰撞,致使劉、陳二人受傷,因傷情不嚴重和業務上的原因,二人均未住院治療。后交警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付某負事故全部責任,劉、陳二人不負事故責任。
劉、陳二人與付某多次進行溝通,始終未能達成一致的賠償意見。雙方當事人來到鄭州航空港區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一體化聯合中心調解室,訴說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疑有偏袒拒調解
李金論了解到,付某投有交強險和商業險,雙方與保險公司聯系后,保險公司只愿意承擔醫療費,不承擔誤工費、交通費等損失,付某也不想額外賠償劉、陳二人。
于是,李金論邀請保險公司到場參與調解。經李金論與各方溝通,付某表示,為了能盡快解決糾紛,在保險公司賠付的基礎上,他愿意再賠償劉、陳二人的一部分誤工費。
正當李金論準備征詢劉、陳二人的意見時,他們突然就情緒激動地站起來,說要打官司,任憑李金論怎樣挽留,劉、陳二人仍是奪門而出。
原來劉、陳二人認為付某是本地人,懷疑李金論有偏袒之嫌。
后來,劉、陳二人先后咨詢了兩位律師和航空港區法院立案庭,發現與李金論所說出入不大,雖然付某只愿承擔一部分誤工費,但是考慮訴訟的金錢與時間成本之后,覺得還是調解更便捷。
講情釋法圓滿結局
劉、陳二人再次來到道交中心調解室申請調解。
在調解過程中,李金論說:“我并不反對你們走訴訟程序,但問題的關鍵在于傷勢不重,完全可以通過調解來解決。調解不僅能節約訴訟成本、節省訴訟資源,減輕你們兩地奔波,而且還可以一次性賠償到位。你們來自沿海地區,可能你們的生活節奏更快、時間觀念更強,沒必要把精力和時間浪費在打官司中。”劉、陳二人連連稱是。
李金論隨即約來了付某:“這次事故的發生,給對方的身心都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你作為全責方,換位思考一下,劉、陳二人為什么一直滯留在港區?還不是因為這場交通事故。劉、陳二人耽誤了生意,改簽了機票,交通、食宿都要花錢。即便不算生意上的損失,但總歸打亂了行程,要求彌補一部分誤工損失并不算過分。你也希望通過調解盡快解決這次糾紛,但既然選擇調解,各方肯定都要退讓一步。”對此,付某也表示認同。
當即,李金論又通過電話與保險公司進行溝通。經過李金論的努力,保險公司也愿意增加賠償費用。
最終,各方就賠償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并簽訂了調解協議書。該起交通事故賠償糾紛得以圓滿解決。
鄭報全媒體記者 魯燕 通訊員 侯亞楠 王惠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