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剛想買車,就有人精準給你打電話推銷車輛;剛想買房或賣房,就有中介電話聯系你;孩子剛放假回家,各種興趣班電話就蜂擁而至……這些陌生的推廣電話從何而來?又是誰出賣了你的個人信息?今天,記者獲悉,許昌市魏都區法院近日審結一起收買公民個人信息,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案件。
案情:“精準推廣”,購買公民個人信息5845條
李某于2019年在許昌市某寫字樓創辦了一家公司,公司主要業務為古玩藝術品推廣。由于公司效益一直不好,李某便動了歪腦筋,在互聯網上搜索公民信息購買,聯系上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王某(另案處理),王某聲稱可以向其提供全國范圍內古玩愛好者聯系方式,李某便先后多次購買公民個人信息共計5845條,李某將購買所得的公民個人信息交給自己公司業務員,讓業務員“精準推廣”。李某以為自己只是推廣公司業務,殊不知已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判決: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獲刑7個月并處罰金
魏都區法院判決,被告人李某以收買的方式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其行為已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決被告人李某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7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萬元。
提醒:填寫個人信息,不該填的不要填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通過購買、收購、交換等方式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涉嫌犯罪,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在此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心存僥幸,以身試法,否則可能像本案被告人一樣,受到法律的嚴懲。
1.填寫個人信息時,要注意查看平臺的資質是否正規,不該填的不要填。
2.身份證等證件的復印件不要亂丟亂放,防止被人利用。
3.妥善保管、處理好包含個人信息的票據,如快遞單、外賣單、火車票、飛機票、保險單、POS機小票等。
4.不要貪圖小便宜,避免在網上或者街頭參加一些需要填寫真實身份、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的抽獎、競猜、促銷送禮品活動。
5.不要在朋友圈暴露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單位地址、子女信息,不添加不明身份的好友。
6.不要在各類網上網下平臺、商場隨意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等個人信息,避免被人泄露售賣。
7.不要隨意扔棄或出售未經處理包含個人信息的手機。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魯燕?通訊員 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