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朝暉 中牟時報 馬沂峰 通訊員 董晨輝 文/圖
自社區青春行動開展以來,共青團中牟縣委堅持以黨建帶團建為統攬,凝聚各方力量協同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傾力打造“6+6+N”工作模式,讓廣大青少年在社區實踐中提高參與意識、加強實踐鍛煉、增長本領才干,提升社區活力,實現青年和社區的雙向“奔赴”,為推動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貢獻強大的青春力量。
建立六項工作機制,探索社區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石
共青團中牟縣委堅持將機制建設作為社區青春行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建立“1+2”分包機制。由1名班子成員+2名機關工作人員分包指導1個試點社區,對行動實施社區創建方向和特色進行督導優化,形成社區服務工作品牌。
建立三級聯絡工作機制。成立專項工作督導組,創建“團縣委+街道團工委+社區團組織”三級聯絡員工作機制,明確每日信息報送、每周實地工作督導、半月工作通報工作要求。
建立周調研工作機制。團縣委班子成員堅持每周赴社區調研指導,同各社區負責人開展交流,對試點社區建設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答疑解惑,手把手推動。
建立工作信息共享機制。建立中牟縣社區青春行動工作群,依托工作群積極動員行動實施社區開展相關活動,定期組織開展工作研討交流會,分享工作經驗、做法。
建立宣傳引領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團屬媒體平臺作用,及時宣傳試點社區優秀活動信息。積極選樹、宣傳各類先進典型,堅持榜樣引領、示范帶動,感召和帶動更多青年志愿者、社會組織等投身社區青春行動工作。
建立激勵機制。在年底共青團工作考核中,對開展社區青春行動的鄉(鎮、街道)給予一定加分激勵,對表現優秀的組織及個人在各種評優評先中優先考慮和推薦。
組建六支工作隊伍,強化社區共建共治共享力量保障
共青團中牟縣委堅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原則,依托青年之家,強化與工會、婦聯等活動陣地共用共享,相繼成立社區志愿服務站、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兒童之家、銀齡之家等平臺,將“青年之家”建設成為共青團引領各類青年群體參與社區治理的重要陣地依托和組織,統籌整合各類工作力量,積極推動構建協同聯動社區青年工作新路徑。
一是建立社區少工委。以“黨建帶團建帶隊建”的工作思路,聯動教育部門,成立行動實施社區黨工委書記為榮譽主任、社區團委書記和學校少先隊大隊輔導員為主任的社區少工委,構建由“學校+街道+社區”的少先隊工作體系。
二是組建青年志愿者服務隊。號召各行各業青年,在做好自身安全防護的基礎上,服從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按照就近就便原則,力所能及地協助社區開展疫情防控、鄰里互助等志愿活動,激發青年服務社會的活力。
三是組建大學生志愿服務隊。依托高校現有資源優勢,深入推動社區治理校地共建活動。與河南農業職業學院、鄭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多家高校結對,搭建雙向互動、聯系交流的橋梁紐帶。同時,依托“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中牟縣大學生星火聯盟等平臺與組織,號召返鄉大學生主動向社區團組織報到,聚焦矛盾糾紛紓解、為民服務,不斷充實大學生志愿者隊伍,為社區志愿服務找到新伙伴。截至目前,已累計超200余名大學生為社區注入“青”力量。
四是組建團屬青年社會組織服務隊。調動各類青年社會組織的積極性,面向社區發揮作用、增強服務功能。發動中牟縣青年志愿者協會、青年舞蹈家協會、青年美術家協會等7個團辦青年協會及藍天救援青年突擊隊等社會公益組織為3個試點社區活動開展提供人員和技術支持。如,藍天救援青年突擊隊錄制溺水急救操作、心臟復蘇操作流程等視頻,走進社區,講解宣傳防溺水和急救知識,豐富學生、家長的急救知識、互救意識和技能。
五是組建專業社工服務隊。圍繞青少年各類成長發展需求實施服務項目,加強社區怡馨社工、依馨社工、馨家苑社工等專業社工力量配備。六是組建后勤保障服務隊。由團縣委工作人員組成后勤保障服務隊,及時為3個試點社區提供志愿者馬甲、帽子、書籍、日常活動用品等物資保障,同時為社區陣地活動室的布置、標牌制作、宣傳品印刷等提供經費支持。
打造N個出彩項目,實現社區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共青團中牟縣委堅持圍繞社區和青年實際需求,建立完善社區需要、居民喜歡、青年熱愛的項目體系,結合實際因素,不斷更新項目內容,實現社區由項目“套餐式”覆蓋向“自助式選項目”的轉變。
一是以青少年思想引領為根基,建紅色社區。結合“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黨史學習教育工作部署,開展“紅領巾 心向黨”等黨史教育主題活動,激勵青少年熱愛祖國,砥礪奮進,讓紅色文化入腦入心,筑牢思想根基。
二是提供青少年公共服務,建溫暖社區。開展“我為青年辦實事”共青團公益暑托班志愿服務項目,緩解廣大雙職工子女和留守青少年“無人看”“看護難”等問題,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以深化“四點半課堂”為重點,常態化提供課后、假期集中看護輔導服務,開展“練一手好字 書寫少年精神”“公益籃球小課堂”等活動,激發孩子們閱讀、運動興趣。
三是以貼心助老為重點,建活力社區。面向老人開展“愛心義剪 情暖社區”“溫暖過寒冬 免費艾灸進社區”等活動,幫助老人掌握健康狀況,在家門口享受優質便民服務;發揮青少年使用新技術優勢,以小帶老,幫助老年人學習、使用智能手機,提升生活便利化程度。
四是參與公共環境營造,建美麗社區。推進社區“美麗中國·青春行動”,鼓勵帶動居民養成綠色生活習慣;實施“垃圾分類 青春助力”行動,開展“垃圾分類進小區”“環境整治換新顏”等活動,鼓勵居民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提高改善生態環境認識,共同愛護美麗家園。
五是參與公共環境營造,建美麗社區。推進社區“美麗中國·青春行動”,鼓勵帶動居民養成綠色生活習慣;實施“垃圾分類 青春助力”行動,開展“垃圾分類進小區”“環境整治換新顏”等活動,鼓勵居民積極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提高改善生態環境認識,共同愛護美麗家園。
六是服務中心工作,建安全社區。引導青年投身新冠疫苗接種、核酸采樣、防疫值守、入戶摸排等工作,筑牢疫情防線;開展“珍愛生命 遠離火災”線上知識競答、“提升法制意識 普及法律知識”等宣傳活動,聯合民警深入活動社區,以真實案例做教材講解,宣傳防詐知識,為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注入青春與活力。
七是弘揚傳統文化,建文明社區。結合傳統節日、節氣,開展“清明時節話清明 傳承民俗做手工”“巧猜燈謎 喜鬧元宵”“品春分 畫春意”等一系列活動,引導社區居民、青少年積極參與,豐富社區居民生活,促進居民鄰里和諧共處。
接下來,共青團中牟縣委將繼續積極探索服務青年、團結青年、引領青年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斷改進、優化共青團社會服務功能,將共青團主責主業與基層社區治理有效銜接,實現青年和社區的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