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晚,農科路酒吧街上,記者走訪發現,前半夜每家酒吧都能嚴格落實防疫要求,商戶們還專門安排人員,或穿保安服裝或著反光背心,提醒客戶進店戴好口罩,掃碼測溫不漏一人。但到了后半夜,有些酒吧在客流熙攘的情況下,掃碼進店已形同虛設,客人進出門店不會再有人過問。
前半夜,嚴格執行掃碼測溫登記
晚10時,在燈紅酒綠的酒吧街上人頭攢動,年輕男女裝扮時尚走在街頭,挑選進入中意的酒吧開啟夜生活,每家酒吧門口均擺設有到訪登記的健康碼,并打印出“進店請佩戴口罩,掃碼量體溫”的提醒。
記者沿農科路自西向東,每當要進入一家酒吧時,門口的工作人員都會提醒,只有掃碼測體溫后才能進店,有的門店甚至要求登記客戶姓名、身份證號及進店時間,各門店均加強了疫情防控力度。
在一家名為“迷蝶”的酒吧內部,除了嚴格的掃碼測溫外,內部工作人員一律佩戴口罩,他們聲稱比以往已更加嚴格執行防疫要求。
據了解,在酒吧此類密閉空間內,客戶飲酒消費過程中不可能佩戴口罩,因此在進店之前的卡口就極其重要,酒吧經營者也對此尤為重視,安排專員身穿反光背心守護這個卡口,有的門店甚至2-3人,并自備了口罩為客人使用。
后半夜,有的酒吧放松了要求
14日0時許,有幾家酒吧的防疫力度有所下降甚至完全形同虛設,在仍有新客進店的情況下,有的防疫人員在和代駕聊天,有的玩手機不聞不問,有的甚至已不見蹤影。
在一家酒吧內部,防疫人員背對門口和人聊天,記者兩次從其身邊經過進入,竟未被察覺,而店內仍舊杯觥交錯;還有一家酒吧的保安,雖然要求了掃碼,但一句“來過了”即刻放行;但還有一家卻仍是嚴格執行,門口的女員工拿出口罩要求客人佩戴,不配合就不允許進店。
凌晨1時30分,一家名為“格萊美”的酒吧門口非常熱鬧,幾名男子在短裙女孩兒們的簇擁下從店內走出,分離之際一名男子還順便買了彩色氣球一一分發,喜笑顏開的女孩兒們送走客人后又回到店內,高懸的燈牌側面閃爍著“啤酒先生 拼桌社交”。
針對前半場嚴格,后半場松懈這種情況,有知情人表示,這跟客人們是否喝多酒是否配合檢測沒有太大關系,因為現在掃碼已成為一種習慣,還是有些門店的防疫人員自身懈怠,認為這個時間點不會再有人來檢查。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劉凌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