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曉霞
9月27日,由鞏義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的2022年“漢代的鞏義”學術研討會在鞏義順利召開。本次學術研討會主題旨在深層次、多角度審視“漢代的鞏義”——漢代時期中原(鞏義)地區多元一體的漢文化形成與發展過程。
會議重點圍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鞏義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鞏義市擬建的政通路學校項目考古發掘成果展開研討,這也是這批文物首次公開展示。此次發掘墓葬計503座。其中戰國墓葬197座,漢代墓葬305座,清代墓葬1座。共出土文物2300余件,此次發掘的墓葬比較多,時期較為集中,出土器物種類豐富且數量較多,此次發掘所獲資料,對研究鞏義地區戰國至王莽時期中原地區的墓葬埋葬習俗,墓葬形制和主要遺物組合以及形制的發展演變序列和多元一體的漢文化形成及發展過程提供了一份詳實可靠的資料和依據。
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鄭州中華之源與嵩山文明研究會規劃委員會主任王文超;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專家、鄭州嵩山文明研究院名譽院長李伯謙;河南省文物局原副局長、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理事長孫英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魏興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長孫新民;鄭州嵩山文明研究院副書記張建華;鄭州嵩山文明研究院王文華研究員;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劉中偉教授;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朱津教授;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趙永洪;鞏義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景秀香;鞏義市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王繼鋒;鞏義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朱星理等專家和領導特邀出席。河南大學、省作家協會、鄭州大學、鄭州商學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鞏義市文博系統等單位代表,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鞏義市文史專家學者以及新聞媒體也參加了會議。
與會領導和專家上午先后到市文物考古研究基地、夏代稍柴遺址發掘現場參觀指導考古工作。下午在鞏義市博物館召開“漢代的鞏義”學術研討會。
學術研討會開幕式由鞏義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范欽偉主持。鞏義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景秀香致歡迎辭,向各位專家代表和嘉賓朋友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會上,市領導強調:鞏義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華夏文明發祥地的核心地區之一。舉辦這次“漢代的鞏義”學術研討會,對于鞏義深化文物保護開發,更大力度推動文物資源“活起來”,助力打造黃河流域具有鮮明特征的文旅強市具有重要意義。此次活動將進一步深化與嵩山文明研究院、省文物考古學會的合作。也懇請各位專家能深入考察指導,提出寶貴意見建議,為鞏義文物事業的蓬勃發展出謀劃策,提供智力支持。
與會專家指出:要做好出土文物和遺跡的整理、研究闡釋工作,盡快出版考古發掘報告,發掘成果盡早公布、展出,全面地呈現出漢代時期中原(鞏義)地區的多元化一體的漢文化,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同時要積極培養壯大考古隊伍,讓更多年輕人熱愛、投身考古事業,讓考古事業后繼有人、人才輩出,考古工作有聲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