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董占卿 通訊員 魏少杰
“選到了我預期里那套最佳方案!”9月30日下午,完成簽房程序的址劉村崔莉莉一家,剛踏出選房大廳就興奮地分頭打電話告知親友們這個好消息。
“大套由我和老公孩子住,中套給我媽和奶奶住,就隔著一碗湯的距離。”她指著十字路口對面,即將入住的安置小區——清悅家苑,開心地和親友分享她交房后的打算,“新家”也讓廣大回遷群眾對新生活的期盼正在變為現實。
而這,是蓮湖街道2022年首個啟動選房的行政村,也是蓮湖街道址劉村1624戶回遷安置群眾共同的喜悅。
“我們是2016年6月底開始動遷的。”崔莉莉還清楚地記得當時村里開始動遷的場景,“這么多年過去了,以前鄉親們每天都能見面,現在終于可以結束在外過渡的日子了。我們當時支持拆遷,也是希望能早點住上自己家的新房。”
居民有期盼,政府加速度。
址劉村回遷安置小區清悅家苑占地69畝,共建設安置房1625套,建筑面積16.2萬平方米。有140平方米、120平方米、85平方米、65平方米和39.7平方米5種戶型,共安置群眾1624戶。有線電視、暖氣、天然氣等基礎設施全部連接入戶,小區內幼兒園、活動中心、超市等便民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優美的環境和齊全的生活配套設置讓人流連忘返。
“近年來,我們突出‘以建為主、提升品質、擴大成效’,持續推進大棚戶區改造,加快群眾回遷安置進度。”蓮湖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黃建軍介紹,在去年12月份完成保吉寨、南仗兩個自然村330戶群眾回遷安置的基礎和成功經驗上,蓮湖街道立刻啟動了剩余拆遷群眾的回遷安置工作,于9月份啟動了回遷安置的戶口核對、政策宣傳等前期準備。“我們通過現場看房、訴求征詢、專題研究等舉措,將民意征集在前,把問題化解在前,有效保障了回遷安置工作有條不紊推進。”
9月27日至30日,址劉村拆遷群眾全部完成了選房。至此,蓮湖街道圓滿完成了1624戶群眾的回遷選房目標任務。
“真的高興!”址劉村80多歲高齡的劉紅英,當天堅持要和女兒、外孫們一同到現場。當看到外孫抽到簽紙上1902的數字時,老人連連說好,“是高層,戶型也不錯,好,好!”在她綻放的笑容里,是一個被點亮的四世同堂的安居夢。
“我們以加速完成民生實事‘加快安置房建設進度’的任務目標為鞭策,努力縮短被拆遷戶在外過渡時間。”蓮湖街道黨工委書記黃濤介紹說,“接下來,我們將積極踐行‘民呼我為’,全力解決各項目推進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加快建設交付和回遷安置,以高品質安置房建設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