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朝暉 文/圖
秋意漸濃,初霜已至。連日來,中牟縣韓寺鎮古城村黨支部書記郭趙全忙得是不可開交。組織全村黨員群眾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盛況,帶領黨員干部志愿者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指揮治保人員加強治安巡邏,號召全村搞好人居衛生,等等。“一天到晚24個小時連軸轉,根本閑不下來。”郭趙全說,“眼下如果不是疫情形勢嚴峻,把古城村簡稱‘大蒜村’,集大蒜種植、收購、分揀、分裝、外銷、儲存、加工為一體的行動,村‘兩委’早就開戰啦!”
中牟縣韓寺鎮古城村有960多戶,3860多個村民,耕地4600多畝,95%以上種植蔬菜瓜果。郭趙全介紹說,古城村種植大蒜有30多年了,剛開始,村里有幾個“能人”(有經濟頭腦的村民)從山東臨沂買回來蒜種,小面積種植,效益不錯,在當時比種糧食強。于是,在1990年以后開始大面積種植,從平地種植到起壟蓋地膜種植,從單一雜交大蒜到種植早熟蒜再到現在的太空蒜,“可以說大蒜影響了我們村幾代人,2000年左右我們村包括韓寺鎮好多村都以種植大蒜為榮,當時種植大蒜一畝地的收入能頂種植糧食作物的三四倍,農民家家戶戶蓋了新房,小日子過的紅紅火火。”郭趙全說,“現在已影響到了周邊鄉鎮包括開封縣、尉氏縣大面積種植大蒜,因此,我村現已自發形成了日交易量兩千多噸的大蒜交易市場,古城村全村年產大蒜近5000噸!”
“古城村這十年變化太大了,想都想不到,簡直就是天上地下!”郭趙全扳著指頭計算,“古城村有500多個勞力,每年5到9月份,單就干裝卸大蒜和蔬菜瓜果來說,最多的勞力能掙8萬多元,最少的勞力能掙4萬多元,平均下來也能掙5萬多元。”
“還有更稀罕的,因為種大蒜多,種蔬菜多,種瓜果多,古城村成了大市場,古城村每年都吸引全國各地的客商來購買,自然而然就出現了果蔬經紀人。”郭趙全告訴記者,據不完全統計,古城村有大蒜經紀人30多個,分三級,一級經紀人年收入80萬元左右,二級經紀人年收入30萬元左右,三級經紀人年收入10萬元左右。
“誰說種地老虧,誰說種地老賠本?大錯特錯!”郭趙全說,“只要種地方向明確,種地目標精準,種地照樣能掙錢。”
韓寺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鎮黨委政府要幫助扶持古城村規劃土地面積約12.7畝用地,建造建筑面積約為700平方米的保鮮庫一座,建設內容包括8間保鮮庫、配套制冷設備及消防設施,保鮮庫儲藏能力不低于6000噸。保鮮庫建成后,將以略低于市場的價格租賃給合作社或農戶使用,這樣群眾就可以不再著急出售農產品,等待價格穩定時再出售,增加種植戶效益,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
“古城村十年間吹響的是大蒜集結號,十年后古城村要吹奏大蒜歡樂頌。”暢想未來,郭趙全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