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陽
深夜流調、走訪宣傳、后方保障......社區工作本來就事無巨細,疫情期間更是忙得不可開交。對鄭東新區圃田鄉圃田社區第四黨小組組長魏艷玲來說,她更像一名超長待機的“女漢子”,在多種“工種”間來回切換,盡力守護著家園的一方平安。
打不倒的“女漢子”,24小時超長待機
從10月中旬以來酸采樣工作中,都能看到魏艷玲的身影。她從清晨開始,到核酸采樣結束,在現場協助布局、維持秩序、解答群眾疑問,一刻都停不下來。
在工作人員眼中,魏艷玲是公認的打不倒的“女漢子”,“艷玲姐像個小太陽一樣,啥時候見她,感覺滿身的熱情和干勁兒。”工作人員王女士說,每次她打電話咨詢情況,響鈴不超三聲總會接起,即便是深夜一兩點也是如此。
“我也不是超人,疫情期間的事兒很多,沒日沒夜忙,咋能不困啊。”魏艷玲笑著說,擔心晚上會漏掉重要信息,她總是睡覺的時候,把手機放在枕頭邊,音量開到最大,這樣,即便是凌晨接到社區轉接電話,也能隨時被叫醒,不會有遺漏情況。
奔走的“笑臉”宣傳員,包里帶著潤喉片
在魏艷玲隨身攜帶的小包里,除了口罩、酒精外,還有隨身攜帶的金嗓子喉片。
每一次協助做完核酸檢測,她還有一個重要身份——防疫宣傳員。“面對疫情嚴峻形勢,我們得先讓居民們知道咋做,才能團結起來打仗。”魏艷玲利用自己扎實的群眾基礎和良好的社群關系,在轄區張貼防疫宣傳公告、利用各類微信群宣傳最新政策、普及防控知識。
小區里有不少老人沒有智能機,核酸檢測現場需要耐心指導和溝通,日常走訪時看到遛彎的居民,她也需要耐心提醒,還有日常接打電話,時間久了,喝水不夠,嗓子就容易出問題。潤喉片也成了她隨身攜帶的必備品。
工作中,面對不愿意配合的居民,魏艷玲還自己總結了一套經驗,與身邊的工作人員分享:“伸手不打笑臉人,勸導時先和人問聲好,再和他解釋當前疫情嚴峻形勢,順便傳授點預防病毒的基本常識,這樣一來,居民不僅好好配合防控措施,還能了解到一些小常識。”
孩子心中,她是“打敗疫情的英雄”
10月30日清晨5點半,鬧鐘準時響起,魏艷玲像往常一樣快速洗漱,準備出門,9歲的兒子在睡意朦朧中拿出前一天制作的“盲盒”禮物送給她,告訴她:“在我心里媽媽就是最棒的,是打敗疫情的大英雄!”
兒子制作的盲盒
魏艷玲每天早出晚歸,有忙不完的工作和問題,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懂事的兒子看到魏艷玲這么辛苦,獨自在家寫完作業后還為她精心制作了禮物,讓她倍感欣慰。在兒子心中,媽媽是戰“疫”英雄,是無所不能的超人!“不能陪伴孩子,我也感覺很愧疚,但是這些工作總得有人去做,我既然在這個崗位上,就得擔起這份責任,做好做扎實。”魏艷玲說,她也非常渴盼疫情過后能多陪伴孩子,“相信不遠了。”
巾幗不讓須眉,在圃田鄉的抗疫隊伍里,還有許許多多像她一樣堅守在崗位上的“女漢子”,她們有對家人的牽掛,有對家人的歉意,但堅定的職責與擔當,讓她們堅定的堅守在崗位上,舍小家為大家,巾幗行動,共抗疫情。
堅守,是為了更多的團圓。這,就是她們負重前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