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翠 通訊員 常程 文/圖
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更沒有局外人,總要做些什么,總要有一部分護衛隊沖到最危險的暴風眼中,打好地樁,豎起籬笆,支起帳篷,創造一個短暫的安全時空。物流、糧食保供不能停,水電氣暖線路不能斷,環衛垃圾廢物必須清,醫護救治生命得延續……金水人同呼吸共命運,風雨亦同舟,越來越多的護衛隊陸續參與到這場“遭遇戰”之中。
為鞏固擴大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金水區以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工作二十條措施為標尺,全面提升黨建引領下的疫情群防群控科學化水平,以推進“三起來”專項活動為主線,突出以上率下、駐點包保,分類管理、精準施策,確保“控得住、放得開”,全力以赴打好打贏疫情防控殲滅戰。11月18日,在金水轄區,各個樓院的疫情防控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重效率,落實推進“有速度”
1.8萬余名省市區“雙報到”黨員
“中藥還是熱的,先每人送兩袋,艾條每人兩根……”11月18日15點34分,大橋社區一個樓院門口,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宣傳統戰部副部長鄭金鐸送來中藥、水果、方便面、牛奶等物資,用于重點樓棟、重點人群的服務保障,他希望在關鍵時刻,能夠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15點55分,金水區文化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爽和防疫志愿者一起,將2400份中藥和800根艾條等防疫物資卸下,便于社區工作人員進行分配發放。
從10月10日到如今,張爽已經在南陽新村街道辦事處轄區的樓院值守了將近一個半月,扎帳篷、送物資、掃碼、核酸檢測……根據社區防控需要隨時變換工種。11月18日的金水區委宣傳部的下沉人員名單中顯示,當天共有28名來自普通、科級、縣處級人員,與張爽一樣,分布在南陽新村街道辦事處14個點位值守樓院。
全市調度會后,金水區按照市委部署,迅即召開全區疫情防控清零攻堅動員會,以“縣級領導分包單元、區直單位全員下沉、工作人員全天在崗”為原則,嚴格落實“帳篷扎到封控樓棟單元”要求,由縣處級及部分科級領導帶隊,成立工作專班,24小時駐點分包封控單元,并隨風險點位變動動態調整,切實與基層干部融為一體、干在一線,疫情不滅不收兵。
目前,市、區105名縣處級領導干部、112名區直科級干部駐點坐鎮全區167個封控單元,組織開展核酸采樣、樓道消殺、垃圾清運、物資保供等各項防疫工作,形成了示范效應,帶動全區1.8萬余名省市區“雙報到”黨員、志愿者在防控一線奮勇爭先、激情奉獻,為以重點區域的拔點攻堅早日實現社會面的快速清零提供了堅強保障。
強服務,保障民生“有溫度”
“敲門行動”和上門服務常態化
王靜是大橋社區的一名普通社區工作人員,每天要對樓院消殺、掃碼、運送物資,日行2萬余步。根據她的描述,網格長張偉一處理各項事務日行3萬余步,王磊24小時負責轉運人員,睡覺時間是擠出來的……樓院的志愿者以及下沉干部的及時出現,給予社區莫大的支持,讓防疫工作運轉更為順暢。
金水區充分發揮防疫一線小區(樓院)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以“三起來”活動為依托推動黨員干部扎根在最前沿、戰斗在第一線。先后對8834名黨員編崗定責并及時公示,推動樓院值守員、物資保供員等“六員”小組全域覆蓋,進一步壯大了服務保障力量。
“封控單元中有個家庭的8歲孩子生病了,家里沒有藥品,父親在外著急卻無法回去照顧,求助到街道和社區,我們馬上安排人員與女孩的父親及時聯系了解家里實際情況,并第一時間將藥品等物資送去家里。”南陽新村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趙永剛說道。
據趙永剛介紹,街道辦事處設立了緩沖區域,辦事處負責外圍,志愿者負責轉運,來往物資通過標注、記號,進行消殺后再進入,盡可能的讓社會人員與封控小區或樓院不產生交叉接觸。
金水區依托“6+N”工作隊,在重點小區、樓院組建黨員先鋒隊、志愿者服務隊426個,常態化開展“敲門行動”和上門服務,及時解決了596名隔離群眾的實際困難,對13682名居家隔離人員認真落實“三個一”行動,每天發布一條防控提示、撥打一次問候電話、提供一次代辦代購,積極做好孕產婦、老人、急危重癥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個性化服務保障,切實以“志愿紅”繪就疫情防控溫暖底色、守護居民群眾安全防線。
樹導向,督導宣傳“有力度”
累計督導、整改問題358個
為激發全區上下共抗疫情的強大正能量,金水區聚焦先進典型立標桿,圍繞重點問題抓整改。
一方面,全區深入一線督導,建立問題督導、閉環銷號等機制,抽調精干力量組建13個督導組,對全區封控區域、重點樓院黨組織建立、六大員分工、防控措施落實、“三起來”專項活動開展等情況進行明察暗訪,及時查漏補缺,規范提升。
截至目前,金水區累計督導、整改問題358個。
另一方面,該區加強宣傳引導,結合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運用“兩微一端”進行宣傳報道,依托“金水紅色家園”公眾號開設“踐行‘三起來’一線黨旗紅”專欄,通過制作傳播暖視頻、好做法等方式,在疫情防控戰場前沿動態掌握、選樹宣傳先進典型。同時,及時更新防疫政策,做好注意事項提醒,用心用情帶動群眾共同守護健康安全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