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f01fy"></em>
    <em id="f01fy"></em>
    <em id="f01fy"></em>

      1. <em id="f01fy"></em>

          <div id="f01fy"><label id="f01fy"></label></div>

          <em id="f01fy"></em>
          <button id="f01fy"><menu id="f01fy"><small id="f01fy"></small></menu></button>

          <div id="f01fy"></div>
            1. 春季養陽,你做對了嗎?

              2023-03-03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春三月,經過隆冬的秘藏,陽氣逐漸旺盛,催動萬物復蘇,中醫稱之為“陽氣始生”。此時天氣乍暖還寒,人體毛孔由閉合逐步開放,既是人體易受風寒入侵的季節,也是養生的重要時機。中醫里常說“春養陽氣勝補藥。”下面,我為大家介紹幾種居家中醫養陽方法,助力生發陽氣、調順肝氣,助陽散寒。

              早在三國時期,嵇康就在《養生論》中談及“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壽自高”。春季為多風季節,即風為春季的主氣。除了有意識地躲避風邪侵襲之外,勤梳頭,也被認為是能將風邪“拒之門外”的辦法。“頭為諸陽之會”,人體的陽經向上通往頭部,并且在頭部匯聚了40多個穴位。春日梳頭能有效刺激頭部諸多經穴,有助于陽氣舒暢和升發。除了可明目祛風,引血向上,開竅寧神,清心醒目之外,還能鍛煉手臂力量,預防肩周炎。

              梳頭時間:早上梳頭效果是最好的,可以促進陽氣萌生,幫助氣血流通,而且還防止春困的發生。每梳100下為一次。

              梳頭力度:用力均勻適當,動作盡量緩慢柔和。不可刮破頭皮,以頭皮產生熱、脹、麻感為佳。

              梳具選擇:選用牛羊角、楊木、檀木、楠木等材質的梳子。

              梳頭步驟:從前向后梳,從前額發際線向上,往枕后部梳;再從前額中間向左右兩側顳部梳,直至枕后。重要的穴位或不適位置可循環往復梳。以指梳發時,先將雙手對搓至發熱,然后十指微微彎屈,均勻分開,用指腹或手指側面按照上述步驟進行頭部經絡梳理。

              注意要點:

              1.梳頭時,要注意微閉雙目,才會有很好的明目作用;

              2.干性發質,多梳頭能刺激皮脂腺,對頭發有益。但油性發質的人,建議改用手指對頭部輕輕按摩,更易于掌控局部力度,以消減和避免皮脂腺的分泌;

              3.短發宜選用梳齒較緊密的梳子,長發宜選用梳齒較稀疏的梳子,以梳頭時感覺順暢舒適,頭發、頭皮不感覺拉扯、疼痛為度。同時,要求梳齒整齊、頭部圓潤。

              艾灸屬于傳統的中醫療法,具有很好的保健和治療疾病的效果,是與春天時節最契合的養生方式。艾可驅寒補陽,灸能通調脈氣。春季艾灸,對人體可謂是益處多多:調體虛、養臟腑、解春乏、強體質。

              艾灸時間:中午陽氣最盛時適合艾療,每次20-30分鐘,七天內可休息1-3天;

              灸具選擇:宜選用手持艾條、灸盒或溫灸器;

              艾灸順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腰背后胸腹,先頭身后四肢的順序進行。每次艾灸上半身穴位最好搭配腿部穴位,以防止上火。

              穴位推薦:肝俞穴、太沖穴(護肝養肝);足三里、三陰交(補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主導氣血運化);太溪(滋陰補腎)。

              注意事項:

              1.做艾灸之前可以喝一杯高于自己體溫的溫水;

              2.艾灸后注意保暖,故半小時內不宜洗澡,避免寒氣趁虛而入,不應著風受涼;

              3.艾灸結束后靜息15分鐘左右,輕輕的拍打穴位和周圍的位置,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4小時內不要洗澡;

              4.艾灸期間保持平和情緒,飯飽酒后不宜灸,大汗淋漓不宜灸,飲食避免辛辣刺激及過饑或過飽,按時吃飯,不要喝冷水或者吃涼飯,晚上11點之前入睡;

              5.如因施灸不當引起引起灸瘡,或已經破潰感染,可予以患處消毒處理,嚴重需去醫院。

              泡腳,也稱足浴,最早的文獻記載是晉代《肘后備急方》,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具有未病防病、治病的功效。腳是人體經脈聚集處,光踝部以下就有60多個穴位,腳又被稱作人體的第二心臟,醫學典籍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春日泡腳,不僅可以升陽固脫,腸潤肺濡,還會起到調整臟腑功能、改善睡眠狀態的作用。

              泡腳溫度:水溫一般維持在38℃-43℃為宜,水一定要蓋過腳踝,泡腳同時進行搓動、揉按,會起到更好的作用;

              泡腳時間:睡前一小時泡腳最合適,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左右,以手足、手心、額頭微微出汗就可以;

              泡腳頻率:一般1-3天泡一次即可。

              注意要點:

              1.泡腳盆最好選用木質,保溫隔熱;

              2.可根據癥狀加一些中藥,像生姜、艾葉、牛膝等,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3.糖尿病人多數存在陰虛火旺的癥狀,泡腳的時間不宜過長,可以在泡腳后搓腳心50~100下,常年堅持能降虛火。

              4.腳部有傷口的糖尿病患者、患有靜脈炎或靜脈曲張等血管病患者不宜泡腳。

              《黃帝內經》中講:“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以勿奪,賞以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季養生在精神、飲食、起居諸方面,也應順應季節特點,譬如:早睡早起、保持心情愉悅、重視飲食調攝、適當身體鍛煉。在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責任人的時代,我們所掌握的每一樣養生技法,終將引領我們走向健康幸福的美好生活!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臟中心 唐榮欣)



              分享到: 編輯:卜貝貝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em id="f01fy"></em>
                <em id="f01fy"></em>
                <em id="f01fy"></em>

                  1. <em id="f01fy"></em>

                      <div id="f01fy"><label id="f01fy"></label></div>

                      <em id="f01fy"></em>
                      <button id="f01fy"><menu id="f01fy"><small id="f01fy"></small></menu></button>

                      <div id="f01fy"></div>
                        1.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