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武警河南總隊三門峽支隊下士付一豪休假期間勇救兩名落水群眾的事跡,引起廣泛關注。危難時刻,毫不猶豫,面對險情,挺身而出,把群眾生命舉過頭頂,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在價值多元的網絡時代,面對隨時都可能被奪去生命的危險,一名普通大學生士兵緣何能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讓我們循著付一豪的成長足跡,去探尋背后的精神密碼。
作為軍人,只要祖國和人民需要,我們隨時選擇沖鋒
夏日的中原大地,熱氣襲人。
那是6月29日下午,付一豪休假陪家人在位于鄭州市管城區的體育公園河邊乘涼散步。突然“砰!”的一聲巨響,一輛白色轎車失控加速沖入河中,車頭幾乎全被淹沒。
“當時水不斷灌進車里,不停的嗆水,感覺自己快不行了。”回憶起當時落水的情景,被救群眾劉先生至今心有余悸。
付一豪發現,兩名群眾焦急地在車內拍打窗戶求救,他立即跳入水中并呼喊家人趕緊打急救電話。游到車前,副駕駛一側車門緊閉,車內已經進水,付一豪迅速猛敲玻璃,示意車內人員配合,用手拉、用腳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將車門拽開,環抱其中一人迅速游往岸邊,并叮囑另外一名受困群眾趴在車頂,等待救援。將第一名群眾送到岸邊后,他立即返回繼續營救另一名。
“當時,我就感覺抓住了救命稻草,死死抓住,不想松開!”因緊張害怕多次嗆水,再加上天氣炎熱,劉先生陷入昏迷,緊緊抓住付一豪的手臂。救了一人后,付一豪體力透支不少,再救第二名群眾時,他明顯感到很吃力,救援第二名群眾的難度明顯加大。“他緊抓著我不放,差點把我摁到水里,我只能游到他的背面,拖著游向岸邊。”在渾濁的河水中來回兩趟,付一豪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但仍咬牙堅持對被救群眾實施心肺復蘇、按壓人中,直到120急救車趕來,確認落水群眾被拉走救治后,才在家人的攙扶下悄然離開。
由于救援期間體力消耗過大,喝了不少臟水,付一豪身體出現不適反應。“他在車上根本坐不了,躺著不停嘔吐難聞的臟水,我們都嚇壞了!”一同返回的表哥趕緊送他到醫院。下車時,付一豪身體虛弱,無法站立,他表哥找來小推車才把他推進了急診室。經檢查,付一豪肺部嗆水損傷,腰部、踝關節中度損傷,醫生建議住院治療。
當被救的劉先生帶著記者找到付一豪所住的醫院時,付一豪卻很是靦腆:“沒事,一點小事兒,都是我應該做的,作為軍人,只要祖國和人民需要,我們隨時選擇沖鋒。”
少雄言而多壯舉!軍民魚水、紙短情長,整潔病房內,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
付一豪所在中隊,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到處都是學習榜樣
“我認為,作為一名武警戰士,在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時,就應該第一時間沖上去。”回到中隊,每當大家問起當時救人的過程,付一豪總是目光如炬、格外堅定。
“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習主席關于對青年人的殷切囑托鼓勵著一茬茬官兵為之奮斗,也為付一豪成長進步指明了方向。翻開付一豪的理論學習本,主題教育、“十觀”教育、中隊典型人物記錄詳實、書寫認真,《習近平論強軍興軍》《習近平強軍思想學習綱要》更是成為他的“案頭書”。提起平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課,付一豪對《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印象深刻,“讀了這本書,感到應該像主席那樣刻苦學習、謙虛溫和、樂于助人。”
“我們一起參加預提指揮警士集訓時,付一豪看我不會編寫教案,就手把手教我,每天陪我學習至深夜。”中隊下士石要泉提起付一豪總是充滿感激。在戰友眼中,付一豪心眼好,經常幫身體不適戰友打飯、鋪床、熨被子;將自己的訓練心得與戰友互助分享;與家里有困難的戰友們談心交心……
“他陽光開朗,團結同志,為人謙虛低調,不計個人得失,身上滿滿正能量!”班長章瑞評價道,“在中隊他人緣很好,從來沒有見他和別人紅過臉,是戰友公認的‘熱心腸’。”
在中隊榮譽室,“搶險救援英雄中隊”的旗幟正中懸掛、熠熠生輝,“全國防汛抗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金光大字穿越時空、歷久彌新,一名忠誠衛士、數名立功典型在榮譽墻上整齊排開,“星”光閃耀。“每當新兵下連,我們都會組織他們去榮譽室瞻仰學習革命先輩的光榮事跡、一心為民的純潔品質。”指導員張紀勇介紹道,“我至今還記得付一豪同志新下隊參觀榮譽室時的表情,震撼過后,隨之卻是滿臉的堅定。”
處處是典型,時時受熏陶。在付一豪所在中隊,強軍思想深入人心,紅色的基因代代相傳,到處都是學習的榜樣:有拾金不昧的16年老班長韋選富,有救死扶傷的姚亞杰、張建、陳泓利巡邏車組,有勇救落水群眾的優秀共產黨員胡小兵,還有勇闖火場救群眾的衛生員于順……,在先進的典型模范引領,付一豪心中慢慢地種下了爭先鋒、做表率的種子。
“當兵就要當好兵、做尖兵”——百折不撓方能換羽新生
2007年,伴隨著《士兵突擊》的熱播,年僅7歲的付一豪對部隊產生了無限憧憬和向往,立志要當“許三多式”的兵。自此“好好活就是有意義,有意義就是好好活”便成了付一豪心中的座右銘。
心中有夢想,前進有方向。2019年9月,正在上大學的付一豪義無反顧報名參軍,卻未能如愿。2020年3月,他再次報名參軍卻因新冠疫情肆虐而又一次停下腳步。然而,看著網上中國軍人馳援武漢的感人場面后,他踴躍報名成為了一名社區志愿者。
抗疫期間,他每天幫助社區運送生活物資、協助維護秩序,像軍人一樣哪里需要去哪里,哪里危險就沖向哪里。任務結束后,因工作出色被社區表彰為“最美志愿者”,特殊的經歷讓他對軍人的視死如歸、聽令景從有了更深理解,從軍的愿望也更加迫切。功夫不負有心人。2020年9月,付一豪第三次申請入伍,最終成為一名光榮的武警戰士。
“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談起自己的成長經歷,付一豪說出了自己最喜愛的習主席的一句話。百折不撓,方能換羽新生。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張玉東 通訊員 翟小偉 劉毅 彭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