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初伏的塄坎,我們頭頂烈日,一路汗流浹背地走來,今日,終于迎來了末伏,這意味著我們心心念念的秋季即將到來。
末伏代表由夏入秋,由熱漸冷,俗稱秋老虎。此時早晚較涼快,白天陽光依然劇烈,防不好秋老虎,過不好末伏,人體最容易落下病根。
末伏開始轉涼嗎?
末伏是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的始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俗稱秋老虎。俗話說:“秋后一伏熱死人”,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
末伏已經入秋,所謂“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秋老虎”頗兇。由于暑熱最易傷心,熱擾心神,人常表現出心煩不寧,坐臥不安,思緒雜亂。
而到了末伏,也就意味著酷暑即將結束。末伏后天氣漸漸涼爽,早晚比較涼快,但中午還是比較熱,每個地區也會有所不同。
末伏后還熱嗎?
末伏天后天氣漸漸涼爽,早晚比較涼快,中午還是比較熱,每個地區會有所不同。因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稱的“秋老虎”,白天熱,早晚還是涼爽的。
很多人認為末伏既然是最后一個階段,天氣應該就不熱了。其實,末伏白天還是很熱的,要注意防秋老虎。一般立秋過后天氣開始轉涼,但實際上立秋并不等于入秋。
氣象上對于“秋老虎”并沒有特別嚴格的界定,“秋老虎”是我國民間對立秋之后重新出現短期炎熱天氣的俗稱。
末伏吃什么?
民間有俚語,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伏日吃面,這一習俗在民間流傳已久,三伏也就是末伏,需要有營養的食品補補身體。
每年的三伏,都在立秋以后,氣候已比中伏涼了一些,餅在古時是谷物、面粉制成的食品統稱。民俗專家介紹,末伏天吃餃子、烙餅、面條等習俗,早在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
至唐宋代后,餅才開始成為以面粉制成的圓形面食,出現了多種配料帶餡的餅、千層餅、酥油餅、家常餅及薄餅等。
著名作家馮驥才說:在快樂的童年里,根本不會感到蒸籠般夏天的難耐與難熬,惟有在此后艱難的人生里,才體會到了苦夏的滋味。祝愿你,在末伏時光,對美好未來翹首期待,心態平和,成為最好的自己!
海報設計 李丹
文案 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