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f01fy"></em>
    <em id="f01fy"></em>
    <em id="f01fy"></em>

      1. <em id="f01fy"></em>

          <div id="f01fy"><label id="f01fy"></label></div>

          <em id="f01fy"></em>
          <button id="f01fy"><menu id="f01fy"><small id="f01fy"></small></menu></button>

          <div id="f01fy"></div>
            1. 從何而來?從“河”而來——中外媒體黃河行活動將于9月14日啟動

              2023-09-13 來源:大河網 分享到:

              在河南博物院,一件“賈湖刻符龜甲”安靜地陳列在展柜中,相比蓮鶴方壺等“九大鎮館之寶”略顯低調,可它卻為我們保存了8000年前的文明印記,這是已知最古老的漢字源頭,上面銘刻著國內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契刻符號。

              賈湖刻符龜甲

              世界上最早的含酒精飲料殘留物、蠶絲蛋白遺存,以及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樂器——骨笛,賈湖文化的發現,再現了淮河上游8000多年前的輝煌,基本代表了裴李崗文化時期東亞地區最高文化發展水平,與同時期西亞兩河流域的遠古文化相映生輝。

              賈湖骨笛

              透過玻璃櫥窗,仿佛穿過鴻蒙初開的時光隧道,看到了幾千年前的人類文明。人們不禁發問——文明從何而來?

              文明從何而來?文明從“河”而來。時代更迭,斗轉星移。無論是出土于黃河流域“許昌人”遺址、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契刻作品,還是誕生于兩河流域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漢謨拉比法典》,無論是尼羅河流域的象形文字和太陽歷,還是古印度河流域先進的城市規劃和排水系統,從史前到21世紀,人類從未停止過仰望星空,也從未放棄探尋起源。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

              “文明交流互鑒·發展共創未來”。9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將于9月16日至18日在鄭州舉辦。這是首次就世界大河流域文明起源發展等進行交流研討的國際論壇。屆時,來自世界主要大河流域國家的駐華使節以及國內外專家、學者等約360人,將出席論壇并參加系列文化活動,分享他們對黃河文化、世界大河文明的理解認知、發展建議等,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實現對大河文明的傳承、弘揚和保護。

              黃河博物館

              根據論壇整體安排,9月14日至16日將首先舉辦“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中外媒體黃河行采訪調研活動,大河網記者將全程參與報道,圍繞黃河文化主要內容、蘊含的時代價值以及與其他大河文明之間的聯系等,采訪外國友人,向世界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黃河故事,敬請期待。

              分享到: 編輯:朱琳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em id="f01fy"></em>
                <em id="f01fy"></em>
                <em id="f01fy"></em>

                  1. <em id="f01fy"></em>

                      <div id="f01fy"><label id="f01fy"></label></div>

                      <em id="f01fy"></em>
                      <button id="f01fy"><menu id="f01fy"><small id="f01fy"></small></menu></button>

                      <div id="f01fy"></div>
                        1.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