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f01fy"></em>
    <em id="f01fy"></em>
    <em id="f01fy"></em>

      1. <em id="f01fy"></em>

          <div id="f01fy"><label id="f01fy"></label></div>

          <em id="f01fy"></em>
          <button id="f01fy"><menu id="f01fy"><small id="f01fy"></small></menu></button>

          <div id="f01fy"></div>
            1. 獨家責任 | 學生團隊打造全國首個“防艾”劇本殺 《七號病歷》誕生的背后

              2024-01-23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2023年12月1日,是第36個“世界艾滋病日”,這一天,全國首個“防艾”劇本殺《七號病歷》在福州煙臺山宣布上線。至今短短月余,已在全國50多家劇本殺機構發行推廣。而鮮為人知的是,這是由福州陽光學院7名學生歷經1年零3個月原創而成的。他們來自福州陽光學院“寫作工坊”,平均年齡不到23歲。近日,記者聯系到這支年輕的創作團隊,對話指導教師蘇廣和主創成員歐語嫣、任彥錫,聆聽他們創作背后的故事。

              主創團隊部分成員在發布會現場

              為什么會考慮接下這個項目

              創作團隊指導老師蘇廣表示,學院“寫作工坊”課程班進行到第三期的時候,我開始教學生們故事的創作,有些同學寫小說、有些同學寫劇本,當時對他們的要求是:我們需要源于社會真實的創作。因為無法面向社會的作品,意味著沒有價值。

              艾滋病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但真正了解艾滋病是怎么回事的人是非常有限的。所以看到這個題材我就知道,這正是我們需要的,我們愿意抱著一種社會責任感去做這件事情。

              此外,劇本殺的形式也很重要。接到這個項目前,我曾參加一個電影劇本研討會,幾位老師談到曾有很多人把電影劇本改成劇本殺去發行。這也是最初的考慮——我們希望把困難的內容轉化為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防艾”劇本殺就很契合我們的創作要求。

              學生們在一起碰撞交流

              為啥比原定上線時間推遲一年

              劇本原定在2022年第35個“世界艾滋病日”上線,但實際創作周期延長了一年。對此,蘇廣說:“我們接到‘防艾’劇本殺項目是在2022年9月前后,原定發行時間是當年的12月1日。之前我也以為3個月時間足夠了,但事實上它比我想象的復雜得多。”

              劇本是以學生為主導進行故事設計,7名學生其中6名同學每人負責一個人物,另外1人則負責統籌,做整個劇本殺游戲結構的設計,包括前言、后記、任務手冊等。

              “我當時對他們的要求是,必須掌握充足的資料之后再開始寫作”。

              因為故事創作的核心其實就是人物和框架,但實際上,參與到這次創作的學生并不是相關專業的,有廣告學、市場營銷等,他們沒有故事創作的模板限制,創作思路其實完全來自資料收集中的事實案例。

              大概在學生們進行了兩周的資料收集之后,才發現整個工作量非常龐大,2022年12月1日前是完全沒辦法交稿的。

              所以當時已經做好了不發行的準備,甚至即便不做項目,也要繼續把這個本子寫出來,后來經過和疾控中心溝通,將上線時間定在第二年的“世界艾滋病日”,也就是2023年12月1日。

              確保細節的真實,交出近10萬字原創劇本

              為了確保細節的真實,他們有人看了近200部紀錄片,幾十篇期刊論文;有人實地探訪醫院門診,近距離感受艾滋病人群的真實心態與生存狀況;有人為每個人物的故事撰寫1萬字背景解說,連串聯游戲的醫生也有一份近5000字的“人物自傳”。

              歷時1年零3個月,他們反復推敲,最終交出一份近10萬字的原創劇本,并面向全國宣發。

              福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防科科長張宏表示,《七號病歷》防艾劇本殺根據我國艾滋病防治發展的大致歷程改編。游戲過程中,玩家會通過各類信息線索了解艾滋病的傳播與防治知識,沉浸式體驗艾滋病患者的一生,了解感受患病前后的心理變化,從而建立起玩家的防治意識。

              “我覺得自己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歐語嫣說,“我想要通過自己的創作,讓更多人了解到這個群體的生存狀態,消解大家的偏見。”

              反復打磨,講述一個發生在游輪上的故事

              創作成員之一任彥錫說,稿件創作最初過于奇幻被打回,只能全部推翻重來,立足真實,從艾滋病的傳染場景入手,講述一個發生在游輪上的故事:參與游戲的6名玩家會從船艙中醒來,他們記憶各有殘損,需要在游戲中慢慢找回自己的記憶,并還原整個故事。一位身穿白大褂的神秘醫生將引導玩家們進行游戲。

              但立足于真實之后,劇本書寫的尺度把控就成為一個難題。但團隊創作《七號病歷》的目的就在于為大眾進行科普,讓更多人在玩劇本殺的同時,能夠沉浸式了解艾滋病。

              “我們不想冒犯任何群體,只想讓人們大大方方地去談論,我們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對于性其實是有一種羞恥感的,是難以啟齒的,但性作為艾滋病的一種重要途徑,如果沒有辦法被大聲講出來,那么教育課就無法開展,如果社會對艾滋病患者的刻板印象不扭轉,更廣泛的病毒檢測就無法推廣。”任彥錫說。

              艾滋病群體的生存狀態應該被更多人看到

              作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并沒有機會對這個話題進行深入了解,那么在大量的資料收集、接觸到這個群體后,第一感受是什么?歐語嫣說:“第一感受其實是震撼。”

              他們的狀況會比想象中的差很多,包括生病之后的身體狀況,甚至是一些人的精神狀況。

              有一部新聞紀實片講的是艾滋病患者小路的故事,他是我國第一個面對鏡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小路的感染系數很高,幾乎沒有任何免疫細胞,鏡頭拍攝了許多他非常痛苦但艱難求生的狀態,這些都是沒辦法想象的。

              歐語嫣說:“為了解艾滋病阻斷藥,我們去醫院觀察過一段時間,很多艾滋病患者其實看起來沒有什么區別,但少數人會把自己包得很嚴實。在艾滋病的窗口旁邊,如果有家長帶著小孩路過,都會把小孩拉到另外一側,扭過頭走路,是一種躲避的狀態。”

              “越是了解這個群體之后,帶給我的并不是負面情緒,反而是一種‘這件事情確實要做,很應該做’的感覺。我覺得自己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想要通過自己的創作,讓更多人了解到這個群體的生存狀態,引起大家的重視。”

              對他們的影響遠遠超出項目甚至寫作本身

              蘇廣透露,《七號病歷》完成后,由疾控部門專業人士審了兩三遍,又由北京的專家再審一遍之后才正式上線,至今已經有50多家劇本殺機構進行了采購。

              “就像之前我們參加過的所有項目一樣,《七號病歷》的上線對于學生們來講,相當于跨過了一座高山,當你跨過這樣一座高山,再遇到這樣的山就不怕了。”蘇廣信心滿滿,它給學生帶來的最大意義在于信心和見識。

              作為非寫作專業的學生,他們能夠帶著一種社會責任感,在團隊的協作下,歷時一年多創作出一部幾萬字的作品,并且成功發行,得到市場認可……這些,對他們的影響遠遠超出項目甚至寫作本身。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宋瑩玉/文 受訪者/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卜貝貝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em id="f01fy"></em>
                <em id="f01fy"></em>
                <em id="f01fy"></em>

                  1. <em id="f01fy"></em>

                      <div id="f01fy"><label id="f01fy"></label></div>

                      <em id="f01fy"></em>
                      <button id="f01fy"><menu id="f01fy"><small id="f01fy"></small></menu></button>

                      <div id="f01fy"></div>
                        1.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