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的自信,已經刻在骨子里,成為企業的文化風貌。自信源于實力,也來自恒大老板許家印對大局和方向的精準把控,讓恒大在前進的道路上披荊斬棘、破浪前行。
3月26日,中國恒大(HK.3333)發布2018年全年業績,其中核心凈利潤783.2億,同比大增93.3%。凈利潤722.1億,同比大增106.4%,衛冕“利潤王”,交出了一份行業有史以來最亮眼“成績單”。
在當天的業績發布會上,恒大老板許家印心情大好、金句頻出。在談到多元化產業布局時,許家印表示恒大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一年多來,已陸續解決了技術、電池、電機、銷售渠道、充電難等五大制約瓶頸,恒大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可期。
●產業選擇,匹配恒大產業規模●
“恒大先進入了糧油、乳業、礦泉水產業,但經過探索,我們發現一年銷售幾億、幾十億的產業體量,跟恒大年銷售六千億的規模是不匹配的。恒大在產業選擇上,一定是非常大的產業。”許家印談及過去恒大的多元化探索,其對多元產業的選擇標準已然明了。
許家印認為,汽車產業可能5-10年是幾萬億的規模,在全世界是幾十萬億的大產業,同時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的大方向已經非常清楚,歐洲許多國家對禁售燃油車都有了明確時間表,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非常巨大。
●技術整合,構建立足車界基石●
恒大以民生房產為主業,缺乏汽車整車研發制造能力。為此,恒大并購了瑞典NEVS,它是繼承了瑞典薩博汽車核心技術的一流車企。恒大與世界頂級超跑品牌科尼賽克合作,組建合資公司,共同研發制造頂級的新能源汽車,同樣也是為了在汽車制造領域取得突破。一系列動作,讓恒大擁有汽車制造領域的核心技術,構建立足車界的基石。
●瓶頸突破,掌握電源核心科技●
電池和電機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兩大瓶頸。為了解決技術制約,在電池方面,恒大收購了卡耐新能源公司,擁有目前世界領先的日本動力電池技術;電機技術方面,恒大收購了荷蘭的輪轂電機公司,擁有世界最先進的輪轂電機技術,無論是動力傳輸還是制動效率都大大提升。
●渠道打通,銷售終端覆蓋全域●
有了先進技術和整車研發制造平臺,汽車銷售渠道也很重要,恒大參股了世界500強的廣匯集團,擁有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渠道,打通了汽車銷售端。讓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水到渠成,同時提供多個就業崗位,解決民生問題。
●智慧充電,解決社區充電難題●
新能源汽車充電難問題也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大瓶頸,許家印介紹說,恒大經過一年半的研發,已經研發出新能源汽車的智慧充電平臺,解決社區充電難的問題。“業主把車輛停在小區停車場,掃碼充錢充電,就會在夜間供電波谷的時候充電,解決了白天電價高和社區供電容量不夠的問題”。
“恒大既然選定新能源汽車這一大的戰略市場,就一定要做好企業,要下定決心解決發展瓶頸,做到技術一流、產品一流!”許家印表示,目前恒大已經完成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布局。對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許家印也非常看好,“相信一定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