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黃河文明博物館建設,5月9日上午,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鄭州市人民政府聯合召開“黃河文明博物館建設專家咨詢會”,邀請葛劍雄、劉慶柱、李伯謙、朱士光、安來順、李耀申、祁斌等24名國內著名文化學者、文博考古、園林建筑規劃等方面的專家參會,共同圍繞黃河文明博物館建設地點、功能定位、建筑規模外觀設計、展陳內容、布展形式、文物征集、感受體驗方式以及博物館周邊配套設施建設等內容展開研討咨詢。
在鄭州建國家級“黃河文明博物館”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民族之魂、文化之脈、文明之源。黃河文明也是世界上綿延時間最長、影響人口最多、最具有可持續性的文明體系。“沿黃各省(區)對開發利用黃河文化資源十分積極踴躍,建設了眾多與黃河自然、文化有關的博物館、展覽館,如:甘肅蘭州華夏人文始祖園和黃河樓項目、寧夏黃河樓和銀川黃河軍事博物館、內蒙古巴彥淖爾黃河水利文化博物館、山西運城黃河文化館、黃河國家地質博物館、山東東營黃河文化博物館、黃河古韻博物館等等。”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副主任牛玉國說,加快建設一座能夠全面收藏、展示、研究和傳播黃河文明的國家級博物館,弘揚黃河文化、展示黃河文明成果,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河南地處我國中心地帶,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和繁衍發展核心區,歷史文化資源豐厚。黃河對河南發展的影響甚巨,中國八大著名歷史古都中,河南占其四,是名副其實的黃河之都。
據了解,2017年8月,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聯合河南省委宣傳部在鄭州舉辦了“黃河文明與中華民主偉大復興”專家研討會,與會專家一致建議在鄭州花園口黃河水利風景區建設國家級“黃河文明博物館”。
計劃選址黃河花園口景區1938年扒口處附近
近日,黃河文明博物館建設規劃方案及展陳框架出爐,會上,黃委會新聞宣傳出版中心主任張松向與會專家介紹了規劃方案及展陳框架。根據方案,黃河文明博物館館址建議選在黃河花園口景區1938年扒口處附近,計劃占地65000平方米左右。
建成后的黃河文明博物館將是全國重要的黃河文明研究與展示基地、華夏文化遺產收藏、保護、傳承示范基地。全方位、多視角、立體化地集中展示黃河流域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是集黃河文化展示、文明體驗、旅游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黃河文化主題苑區 。
專家們一致認為河南有先天優勢
聽了介紹,與會專家們共同圍繞黃河文明博物館建設地點、功能定位、建筑規模外觀設計、展陳內容、布展形式、文物征集、感受體驗方式以及博物館周邊配套設施建設等內容展開研討。
專家們一致認為:河南作為黃河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和發展核心區,在河流文化利用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在河南省省會鄭州建設國家級的“黃河文明博物館”,非常契合國家賦予的“中原經濟區華夏文眀創新區”建設和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使命。鄭州坐擁黃河文化最精華的資源,在歸納整合、推動其創造性轉化方面有許多文章可做,建設一座能夠全面收藏、展示、研究和傳播黃河文明的國家級博物館有利于河南省、鄭州市搶占文化建設高地,對鄭州市打造國家中心城市、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乃至推動中原經濟區、華夏文明創新區的建設,都將發揮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君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