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藺洋 通訊員 時小沖 文/圖
本報訊 惠濟區長興路街道疫情防控的戰場上,有這樣一群戰士,他們不曾組織約定,卻共同選擇了投身防疫一線,個個作風過硬、工作扎實,在防疫工作隊伍中脫穎而出,他們就是退役老兵,“退伍不褪色,換裝不換心”,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軍人錚錚誓言,在防疫一線續寫軍人無上榮光。
“95后小年輕”突擊隊戰士
今年剛24歲的陳卓,退役一年多,一直在外務工,今年春節回家過年趕上肺炎疫情,村里號召黨員積極參與防疫工作,既是黨員,又是退役軍人,陳卓二話沒說,報名參加了街道疫情防控黨員突擊隊,成為突擊隊里年齡最小的成員, 自正月初六至今的20多天里,陳卓和其他兩位戰友已累計負責了金藍灣小區180余戶居家隔離人員的監控服務工作,當前仍有109戶共計318人在居家隔離狀態,而且隨著復工復產,每天還要平均增加十幾戶,每天上百戶隔離人員的監控服務,即使對于接受過軍事訓練的退役軍人,也不是件輕松事兒。
作為隊里的“小年輕”,陳卓是當之無愧的“體力”和“腦力”擔當,不僅干勁兒十足,主動挑重擔,擔當所有隔離戶的聯絡員,還時常“秀”點技術活兒,社區入戶排查遇見溝通不了的外國人,他主動當翻譯,隨著返鄭的隔離人員越來越多,為方便大家掌握隔離人員情況,陳卓將其匯總成動態電子臺賬每天發到工作微信群中,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貼封條、查封條、倒垃圾、收快遞、買東西、發放解除隔離單,每天重復且高強度的“勤務員”工作成為陳卓緬懷入伍時光、踐行退伍誓言的一種方式,這位年輕的退役軍人用行動告訴我們,年輕人不是只會打游戲,他們正用稚嫩的肩膀慢慢扛起時代重任,用學到的知識讓世界從美好變得更美好。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人民健康守門員
提起辦事處的“鴻余大哥”,無人不比一個大拇指,踏實勤懇、忠厚有擔當是他給大家的印象,今年53歲的李鴻余是辦事處愛衛辦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也是一名老黨員,一名退伍老兵,大年初一,接到辦事處的疫情防控返崗通知后,李鴻余立即放棄春節假期前往辦事處報到,隨后他被派往彩虹社區的托斯卡納小區卡點值守,托斯卡納小區是轄區最大的小區,共計25棟樓,3605戶常住戶,即使在閉環管理期間每天也要平均進出3200多人(車)次,面對如此大的人車流量,不僅每天進出人員車輛排查、體溫檢測、車輛消殺、外地返鄭人員登記等卡點排查任務繁重,而且需要更多的認真、細心和耐心,李鴻余深感肩上責任重大,每天早出晚歸,恪盡職守,逐人逐車嚴格排查,不厭其煩一一解釋,這樣的工作至今已持續了一個多月,超負荷的工作強度讓他的身體早已亮起了“紅燈”,即使熬得身心俱疲、雙眼通紅,他仍舊選擇堅守崗位,為小區群眾的生命健康站好崗、守好門。因為他曾說過:“面對疫情,我選擇迎難而上;沖鋒在前,我是退伍老兵。我要堅定信心,扎實工作,兌現一名共產黨員的承諾。”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這位退役老兵用無畏堅守譜寫戰“疫”精神,用忠誠擔當詮釋軍人品格。有這樣的戰士守護,群眾怎能不安心,疫情怎能戰不退。
據不完全統計,長興路街道目前已有108名退役軍人奮戰在防疫一線,他們中有黨員干部、有普通黨員、也有普通群眾,疫情來襲,他們主動請戰、沖鋒在前,以退役軍人身份重返戰場,用軍人的忠誠、勇敢和擔當守衛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