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謝鵬飛?通訊員?李紅艷?文/圖
“欽堉,西口需要圍擋五塊,趕緊落實。”“欽堉,北口板房這邊需要電線,趕緊聯系一下。”“欽堉,有幾個解除集中隔離的人,需要趕緊去接一下。”
“收到,馬上落實。”像這樣的呼叫,上街區中心路街道綜合執法辦公室工作人員王欽堉,一天會接到七八條,更不用說電話、微信安排的工作,更是“緊鑼密鼓”。
新春伊始,疫情來襲,街道緊急召開疫情防控會議,綜合執法辦公室王欽堉第一時間就趕到單位,至今已經連續一個月沒有正常回過家,連軸轉也成了家常便飯。
一開始,他被安排到疫情防控關卡組,當時面臨的情況是,轄區無主管樓院多,出入口近百個,人員流動大,做好小區的封閉管理工作成了關鍵。為此,他一邊白天對各社區卡點進行排查,發現問題及時和各社區溝通整改;一邊科學規劃,聯系彩鋼圍墻,在適當位置設置圍擋,減少出入口,做到化多為少、化散為聚,加強管控。共設置彩鋼圍墻面積1500余平,封堵路口50余處。卡點設置好了,又有了新的問題。由于夜間氣溫較低,防控點一線人員工作環境十分艱苦,王欽堉又在辦事處安排下緊急聯系簡易板房14個,自己上手安裝線路、搭建板房。由于時間緊任務重,他經常都是半夜兩三點仍在工作,但他沒有絲毫怨言,他說:“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作為一名黨員,哪里有需要,我就到哪里去。”
為了應對返工返鄉高潮,街道成立應急分隊,負責與出入市口的8個防疫服務站對接,接收外來返鄭人員,他又被任命為應急分隊的聯絡員,每天不分時段、不分早晚往返接人又成為了他的新工作。一天晚上九點,接到310國道鞏義方向防疫服務站反饋過來的信息,有居住在江南小鎮社區的居民返回,王欽堉趕緊通知社區核實信息,為了讓值班同事多休息一會,他披上大衣獨自開車趕到防疫服務站與工作人員對接簽字,正登記返回人員信息時,又接到工業路西口服務站的電話,告知又有鴻盛新城的居民返回,他迅速告知返回人員居家隔離注意事項,帶領歸來人員返回江南小鎮小區,途中通知社區做好接收準備,到小區門口后把返回人員交給社區簽字接收,又馬不停蹄趕往工業路西口服務站。結束后已凌晨時分。截至目前,共接回返鄭人員555人次,還有部分不符合入市政策的人員、車輛,應急分隊當場進行勸返。
隨著防控工作的推進,在一次疫情防控會議后,他又接到調整工作任務的通知,成為了吉祥社區的區域專班組長,負責3個卡點的全面工作,無論是對出入人員進行登記、體溫監測,還是重點人員管控,他都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由于該小區封堵后,只有一個出入口,人流量較大,為避免出入口擁堵,他與其他值班人員,在樓棟口、電梯間張貼二維碼,通過業主群告知業主,提前掃描,減少出入口擁堵,降低防聚集風險。期間,在他所負責的區域內,發現了一個發熱病人,得知情況后,他不顧個人安危,第一時間來到現場,做好人員疏散、隔離等,有序維護了現場秩序,使事情得到了妥善處理。
在一個多月的堅守中,他克服種種困難,堅守崗位,為了疫情防控工作連軸轉不曾停歇,他說:“我是一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在這場全民戰“疫”中,為中心街道疫情防控工作作出自己的貢獻,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