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更關注的是學生的發展,是學生未來能動力的增強。在鄭州市財貿學校,“關注學生終身發展”始終是學校關注的重點。在這里,有夢想的中職學生可以找到人生奮斗的方向,并為之不斷努力。
給繼續深造的你一個廣闊的課堂
這幾天,鄭州市中職學校的招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鄭州市財貿學校的趙東川老師忙得不可開交,不停接待前來咨詢的學生和家長。作為財貿學校的畢業生,他很有發言權。
從鄭州市財貿學校汽車制造與檢修專業畢業后,趙東川通過單招考上了鄭州市旅游職業學院的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2019年又回到財貿學校招生就業辦工作。
“剛到財貿學校時,我對上學就沒有多大的信心。”趙東川說,但是他又想做些什么,不愿意混日子。讓他感到幸運的是,財貿學校給予了學生們很大的支持。他參加了學校社團,漸漸地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了很大興趣,和社團的同學們一起討論,找很多汽車知識方面的書看。找到了興趣,愿意為之努力,趙東川越來越自信。
鄭州市財貿學校充分關注學生需求與個性化發展,為了更多地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的專長特長,學校積極推動課堂教學+第二課堂+社團活動+競賽梯隊人才培養的多元化課程體系建設。
第二課堂是由選修課、業余課程以及和社會服務機構的一些外包課程共同組成,由此來拓展學生學習的廣度深度和知識面,達到對學生知識學習高度的引領,讓學生能夠在完成學業學習的基礎上,更多的去拓展自己的專業能力和專業水平。
第二課堂面向全體學生供學生自由選擇,分別是人文素養類、體育藝術類、專業拓展類、專業競賽類。學校教師精心進行課程資源開發,42門選修課供學生選課,所有學生實施走班選課,在促進學生知識體系多元立體化的同時,也帶給學生很多耳目一新的視聽體驗和技藝學習。
給愿意就業拼搏的你一個“大舞臺”
耿富全也是鄭州市財貿學校的優秀畢業生,就職于一家知名的房地產公司,已經是公司的金牌就業顧問。母校之于他,是重新找到職業方向的地方,是拓展視野汲取知識的地方。
在財貿學校的3年學習時光,耿富全最難忘的就是學校給學生提供各種“舞臺”,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在學校里,你好像就是在上班。”耿富全說。
鄭州市財貿學校推進校企合作,把企業專家請進來,邀請到職教專家、經驗豐富的技術能手、高校教授、專業技能競賽國賽冠軍選手、冠軍教練進課堂,實現與學生直面零距離專業交流和技能傳授。這些行家里手豐實的工作案例、幽默風趣的講課方式也為學校帶來了一股新鮮的力量,讓師生切實感受到“上學如上班,上課如上崗”的學習氛圍。
“企業專家進課堂”系列活動開展以來,鄭州市財貿學校的同學們可以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夢,提高專業技能,拓寬專業認知。
目前,學校已經與鄭州宇通、海爾集團、裕達國貿、河南飯店、黃河迎賓館等20多家本地企業建立深度戰略合作關系,采用冠名班、訂單班、定向委培班等形式,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等工作的開展,探索產教融合背景下的雙育雙創辦學模式。
因為有陪伴,這里的日子才更精彩
鄭州市財貿學校留在趙東川記憶里最深刻的畫面,就是為升學而努力拼搏的那些日子。而其中最鮮明的記憶,是每天晚上7點至8點半,老師給繼續升學的同學們當陪練,上實訓課。
在為畢業生舉辦的“感念我師恩,傳承財貿魂”謝師敬茶活動中,即將離校的學子們,用一杯好茶,感恩老師和學校對他們的教育和培養。
學生說:“三年的中專生活,1000多個日日夜夜,母校不懈地用知識武裝我們、用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熏陶我們。我們才從一個不懂事的少年,成為了一名勵志青年;從不敢離開父母的懷抱,到不怕艱險,勇于拼搏。現在我們不僅學會了生存的技能、學會了感恩和愛,更懂得了在任何一個集體中,作為個人的責任和擔當,明白了好的生活環境需要每個人的努力和堅持。”
他們深情地向母校和老師表白:“您正如好茶,為我們滌蕩去心頭的喧囂陳雜與心浮氣躁,讓我們永遠保持奮力拼搏的恒心與定力,這才讓我們在財貿遇見最美的自己。”
全方位、全員化育人,這里的學生贊譽度高
鄭州市財貿學校推行“三全”育人模式。“全方位”的教育教學全過程,從新生入校開始,上好第一課到每天日常的行為規范、課堂規范、住寢規范。“全員化”是全體人員的參加,每個工作人員都要參與這項工作。“全過程”是在學生的每一個教育教學的時間段,都有全面素質培養的要求,在校期間要怎么做,假期期間怎么做,生產實習怎么做,畢業以后怎么跟蹤,逐漸形成對學生素質培養的全過程的一個管理。
鄭州市財貿學校注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引領學生,開齊開足德育課。這里的學生走出去,贊譽度非常高。
根據學校建立的就業學生終生跟蹤管理和巡視回訪制度,積極為畢業生提供后續管理服務和技術支撐,畢業生對學校的滿意度達99.5%。2019年畢業生就業率100%,對口就業率90%,本地就業率82%,用人單位滿意率達97%。
當學生的內心因憧憬而輕盈,當教師的神情因期待而凝重,鄭州市財貿學校的師生們將不負韶華,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為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學校快速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