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id="f01fy"></em>
    <em id="f01fy"></em>
    <em id="f01fy"></em>

      1. <em id="f01fy"></em>

          <div id="f01fy"><label id="f01fy"></label></div>

          <em id="f01fy"></em>
          <button id="f01fy"><menu id="f01fy"><small id="f01fy"></small></menu></button>

          <div id="f01fy"></div>
            1. 醫者父母心,懸壺濟患兒

              2022-08-01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在鄭州兒科學界,王曉燕是一個響當當的名字。國務院特貼專家、全國第六批名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河南省首屆名中醫……一個個沉甸甸的頭銜,彰顯著她在業界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在萬千家長心中,王曉燕是祛除病痛、點燃希望的明燈。她妙手仁心、慈愛有加,對接診的每一名患兒,總是想方設法制訂合理的診治方案,以期用最少的費用解除孩子的痛苦。從醫37年來,她始終懷著對醫學事業的無限熱愛,苦心孤詣,殫精竭慮,做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守護者。

              深耕細作37年

              她把韶華奉獻給中醫兒科事業

              在我國,兒科醫生緊缺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兒科累、風險大、成本高,是業界公認的現實。但王曉燕從參加工作至今,一直扎根兒科,從風華正茂的少女到德高望重的專家,一干就是37年。

              1985年大學畢業后,王曉燕來到鄭州市中醫院兒科工作。懷著對中醫兒科事業的無限熱忱,她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在崗位上不斷成長進步,成為一名優秀的兒科醫生。

              2006年,她擔任兒科主任,在她的帶領下,科室相繼建設成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國家“十二五”中醫重點專科,她本人還兼任中國中醫藥促進會綜合兒科分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兒科分會常務理事等職。

              在37年的臨床工作中,她始終貫徹“中西合璧、防治一體、內外兼施、用心護童”的科室宗旨。曾師從全國著名兒科泰斗劉弼臣教授、馬融教授,并深得其言傳身教,師其法而不泥其方。擅長診治小兒咳嗽、厭食、抽動癥、小兒女科等疾病。臨床辨證絲絲入扣,知常達變。不但精于辨證施治,且主張辨證、辨質及辨病三結合。治療用藥因小兒體屬“稚陰稚陽”,多采用法取中庸、性不偏依的“和”法,和其不和,以緩濟急,以巧取勝。

              小兒年幼無知,依從性差,中藥湯劑口感苦難于喂服,注射劑因疼痛難于接受,王曉燕積極挖掘創新開展中醫特色外治途徑,帶領科室開展了膏藥貼敷、中藥結腸滴注、香囊、中藥熏蒸、穴位埋線、推拿按摩等技術,并研制出簡、驗、廉、便的丸散煎煮特色制劑,受到家長及患兒的認可和好評。

              王曉燕主持科研課題近20項,多次獲省市廳局科研獎勵,發表專業學術論文四十余篇,作為主編、副主編編寫醫學專著六部,獲發明專利1項、使用新型專利4項。作為鄭州市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她帶領大家制定了鄭州市“手足口病中醫診療常規”及“兒童新冠肺炎防治指南”。她的“伏九天,貼敷防治小兒哮喘技術推廣應用”及“三陽清解煎劑結腸滴注治療小兒外感發熱技術推廣應用”項目獲批鄭州市科技惠民計劃,毫無保留的把這些技術傳播于基層,以惠及廣大民眾。“兒童抽動障礙的中醫藥治療”獲批鄭州市名醫支持培養項目,培養了大批的專業人才。

              她的慈愛和溫柔

              是家長的“定心丸”

              在旁人看來,兒科臨床工作是異常單調、枯燥和艱辛的。幼兒表達能力有限,又加上生病,多數說不清楚哪里不舒服,醫生很難與孩子交流;患兒不配合醫生檢查,又容易造成誤診、漏診;相比成人,小兒病情變化快,風險更大,容易發生醫療糾紛;再加之患兒哭鬧,環境嘈雜,這都要求兒科醫生有著非同常人的耐心、熱情和奉獻精神。而這些優秀的特質,在王曉燕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不論是日復一日接診哭鬧的患兒,還是接待心急如焚的家長,她始終以“醫者父母心,懸壺濟患兒”的一片赤誠對待。她慈愛的笑容和溫柔的話語,仿若鎮定劑,家長們常說,“無論有多著急多擔心,一看到王主任,我們就安心了,大家都知道她一定會盡心盡力給孩子看病。”

              近年來,小兒抽動障礙的發病逐年增多。使用西藥治療,長期大量用藥可出現扭轉痙攣等副作用。王曉燕潛心研究中醫治療此病的途徑,提出了抽動癥的病因病機為素有“伏邪(伏風、伏痰)”,外感風邪、內傷七情、飲食而誘發,提出了從“伏邪”論治兒童抽動障礙的觀點。認為在治療該病過程中應該以平抑肝風、熄風止痙以及疏肝柔肝、祛痰活血為其主要治療原則,結合患兒的臨床不同表現進行辨證治療和用藥。

              2021年底,有一對父母慕名找到了王曉燕,他們的孩子頻繁眨眼、清嗓子已有半年之久,多方求醫,效果不佳。聽說中醫藥治療抽動癥效果很好,于是來到鄭州市中醫院兒科求助。王曉燕對孩子進行了中醫辨證治療,除湯藥外還輔以耳穴壓豆,同時,在日常生活中給予生活調理和飲食指導,并進行心理疏導,治療兩個月后,孩子癥狀完全消失。由于療效顯著,王曉燕中醫藥治療兒童抽動障礙的美名傳遍大江南北。這些年來,鄭州市中醫院兒科接診的抽動癥患兒遍布全國各地,包括新疆、內蒙等邊遠省份。王曉燕本人也參與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的“兒童抽動障礙診療指南”的修訂工作。

              堅持“六心”科訓

              真心付出收獲真心回應

              “愛心、細心、耐心、匠心、恒心、童心”是王曉燕為科室制定的科訓,面對生病的患兒,王曉燕始終提倡“朋友式”“鼓勵式”的治療方式,“兒科醫生要與小患者們做朋友,主動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還要經常夸獎,使他們得到精神滿足,這樣能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曾有一名小患者,因為遺傳代謝性疾病導致智力落后、言語含糊不清,且身體免疫力低下,經常生病吃藥打針,但效果不太理想,家長找到王曉燕想嘗試一下中醫治療。

              經過溝通,王曉燕得知,孩子十分抗拒吃藥,家長很擔心孩子能不能順利服下中藥。于是,王曉燕將孩子拉到身邊鼓勵,“我知道你是最棒的,這點苦對你來說根本就不算個事,我相信你一定能乖乖吃下去!”這鼓勵對于成年人來說過于簡單,到底能不能有用,家長也頗有疑慮。但孩子回家后真的乖乖地把藥吃掉了。盡管中間很多次他咽下去又吐了出來,但他每次都強迫自己再往下咽。這讓孩子父母倍感驚訝。王曉燕解釋說,這類孩子因為缺少溝通、關心、自信,所以心思更加敏感,往往簡單的關心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她的這番話,也讓患兒的父母深深反思。

              在之后的治療中,每次來醫院拿藥,孩子總是開心地圍著王曉燕轉。“這孩子怎么來醫院這么興奮呢?”原來,孩子因為智力低下且語言不清,經常遭別人嫌棄,父母也很少帶他外出,去醫院就成了他為數不多的外出活動。而王曉燕接診時,每次都愛意滿滿地鼓勵他、撫慰他,這更令孩子對去醫院充滿了快樂和期待。那一年的除夕夜,王曉燕值完班后準備回家,一出醫院大門就看到孩子的父母在門口等著。她以為孩子出了什么狀況,急切地跑了過去,才知道兩人是因為下大雪,路途泥濘,他們想護送王曉燕回家。“每一分付出,都會有收獲,每一顆真心,都會有回應”,那一刻,王曉燕忍不住流下了幸福的眼淚。

              采訪手記

              “夫有醫術,有醫道,術可暫行一世,道則流芳千古”“無恒德者,不可以為醫”,醫者之道謂之德,是濟世救民之仁心,謹慎負責之品德,畢生鉆研之精神。而王曉燕正是以這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言行舉止詮釋大醫精誠的赤子情懷,以畢生的精力心血護佑孩子們健康成長,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中醫兒科專家的執著和堅守。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邢進

              通訊員 路瑞娜


              分享到: 編輯:李冬生 統籌:劉書芝

              相關新聞

              <em id="f01fy"></em>
                <em id="f01fy"></em>
                <em id="f01fy"></em>

                  1. <em id="f01fy"></em>

                      <div id="f01fy"><label id="f01fy"></label></div>

                      <em id="f01fy"></em>
                      <button id="f01fy"><menu id="f01fy"><small id="f01fy"></small></menu></button>

                      <div id="f01fy"></div>
                        1.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