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自覺,把車輛隨意停在小區內的公共道路上”“經常性堵車,嚴重的時候消防車和救護車都進不去”“車位太緊張了,沒地方停車只能放路邊”……停車難、停車亂一直是普羅旺世社區居民的頭等煩心事。
市城管局以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工作為契機,主動融入街道和社區黨組織,發動189名黨員“雙報到”,形成攻堅力量,為小區居民協調低價停車位,落實群眾評價反饋、問題聯動處置機制,挖潛增位,協調周邊單位、居民區開放內部停車場……同時啟動社區交通秩序綜合整治行動,多管齊下,標本兼治,動態化解決了近千個停車位的缺口問題。
黨建引領條塊結合
解決停車難、停車亂
社區內7條市政道路穿行而過,居住人口5萬余人,轄區機動車保有量達到7088輛,而泊位僅有5148個,停車矛盾突出。2023年3月,市城管局和金水區豐慶路辦事處等單位聯合成立臨時黨支部,以黨建引領、“條塊結合”的方式開展治理工作。臨時黨支部首先掌握了社區機動車保有量、泊位數量和可挖掘資源等關鍵數據,通過“微信”提示、“一封信”告知、發放宣傳頁等方式向居民廣泛宣傳,多次組織召開座談會、懇談會,開展電子問卷調查,提升轄區居民的參與度、認可度、支持度。
通過摸底,居民普遍認為停車泊位不足、停車費過高是停車亂問題的根本原因。臨時黨支部就協調社區旁邊的公共停車場對外開放,將原來的負二層450元/月、負一層550元/月,大幅降低至負二層300元/月、負一層350元/月,原本停放率不足三成的停車場一下子就滿起來了。
停車難問題緩解了,剩下的就是治亂了。臨時黨支部發動流動黨員積極參加志愿活動,加大對違規停車行為勸導力度;協調執法部門將道路納入市政道路管理,充分利用違法停車十分鐘提醒和“721”工作法(70%靠服務、20%靠管理、10%靠執法)開展人性化執法,既保障了區域內的通行秩序,又避免因執法方式簡單粗暴引發群眾不滿。經過近4個月的持續治理,徹底解決了普羅旺世社區道路停車亂的問題。
作為職能部門的“條”,市城管局建立了市級主導、區級主推、主動融入的工作機制,把“條”的工作主動融入屬地辦事處的“塊”里面,形成了“條塊結合、塊抓條保、以條促塊、以塊保面”的良好局面,推動黨建引領“鄭好停”專項工作全面展開,將工作內容從“機動車”停放擴展到“機動車+非機動車”停放共同推進,不斷擴大區域和內容,全方位、一體化解決群眾停車難問題。
據鄭州市城管局停車服務保障中心主任田猛介紹,他們在普羅旺世社區以黨建引領為抓手,深入推進“鄭好停”專項工作,探索形成“調查摸底、宣傳發動、疏導引導、執法保障”四步法解決群眾停車難問題的工作模式。目前,市區兩級城管部門與屬地辦事處結合,在小區(商場、寫字樓)打造黨建引領“鄭好停”專項工作示范點34個,增加機動車停車位3520個,盤活停車資源800余個,增設非機動車停放點1000余個,為5萬余名群眾解決了停車難問題。2023年,“鄭好停”專項工作共盤活、新增、共享機動車停車泊位56.3萬個。“黨建紅·鄭好停”項目已成功納入市級基層黨建“書記項目”項目庫。
組建專職網格隊伍,“小切口”
做好城市治理“大文章”
市城管局積極落實數字城管平臺與網格化平臺對接融合工作,市城管數字平臺與市網絡化平臺實現了“數據通”“事項數據融合”“指揮調度通”;局系統562名市級執法、市政、環衛、停車、路燈、公用(水、暖、氣)等專業處置人員下沉市內八區一級網格,兼顧部分二級網格。組建專職網格巡查員隊伍、接件員隊伍、處置員隊伍等,實現業務網格和網格化平臺一、二級網格融合。
除“鄭好停”專項工作外,“鄭路平”“鄭點亮”等專項工作依托一級網絡單元,分別成立專項工作臨時黨支部,其中“鄭點亮”建立8個臨時黨支部(32個黨小組責任區、創建15個黨員示范崗),去年亮燈道路196條,亮燈里程128.8公里,機場高速已實現全線亮燈;“鄭路平”成立33個臨時黨支部,完成道路中小維修50.2萬平方米,治理提升窨井蓋5.69萬座;為解決環衛工人等戶外勞動者“吃飯難、喝水難、休息難”問題,累計打造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示范點184座;重拳出擊開展施工圍擋、違法建設專項整治,累計拆除圍擋86187米,規范圍擋201公里,拆除違法建設2762處160.6萬平方米。用“小切口”做好城市治理“大文章”、以“小服務”帶動城市面貌“大變化”,用書記項目來示范帶動網格化治理各專項工作開展,為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而不斷努力。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覃巖峰 王翠 黨賀喜 谷長樂 王軍方 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