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以及推動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我感到非常高興和激動,因為我們正在這些方面作出努力,政府工作報告給我們了一顆定心丸。”全國人大代表、中鐵工業總工程師兼中鐵裝備首席專家王杜娟說。
智能化綠色化是制造業走向高端的必由之路
王杜娟認為,目前制造業整體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制約了制造業的效率提升和品質提升。“作為國內盾構機龍頭企業,中鐵裝備正有計劃地推動產業升級,目前已在鄭州建設新基地,布局盾構機智能化生產線。”王杜娟說,通過智能化生產線不斷迭代,推動傳統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從而提升競爭力。
王杜娟介紹,在中鐵裝備的改造升級中,一批具有智能化、綠色化的盾構機應運而生。1月27日下線的“領航號”盾構機是世界高鐵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直徑最大為15.4米。去年出口意大利的“中鐵1237號”盾構機,在生產過程中進行了新能源應用和電動化改造。“通過智能化系統搭載,國產盾構機智能化正在走向新的高度。通過綠色化改造,提升了盾構機出口的競爭力,有助于進一步打造‘中國制造’品牌”。
她建議,政府部門多出臺有針對性的鼓勵政策,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真正提高傳統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推動工程機械行業老舊設備建立退出機制
王杜娟認為,雖然目前我國工程機械存量巨大,但長期以來多采用柴油內燃機提供動力,排放技術水平相對較低,存在耗能高、污染環境等問題,由于沒有明確的老舊工程機械淘汰退出管理政策,大量老舊設備無法處理,給工程機械用戶、企業和社會都帶來了負擔。同時,隨著老舊工程機械的存量不斷增加,影響了新機市場的銷售,企業在無法獲得足夠利潤的情況下,很難在研發和售后等高投入環節進行投資,不利于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工程機械老舊設備的淘汰和退出,也將對國家實行‘雙碳’政策的實施發揮重要的行業作用。”王杜娟建議,要建立工程機械排放和使用年限標準,完善在役工程機械備案登記制度,對存量工程機械進行分級和分類,并出臺相應的規定,對不滿足標準的老舊設備進行逐步淘汰,鼓勵老舊工程機械提前退出,并予以適當補貼;對正在使用的工程機械開展定期抽查和巡查,對超期使用的設備及其所有者、使用者、建設單位有一定處罰措施。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袁帥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