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左右各一,位于腰部脊柱兩側。《素問·脈要精微論》說:“腰者, 腎之府。”《類經圖翼》有較詳細的描述:“腎有兩枚,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外有黃脂包裹,各有帶兩條。”以上描述,與現代解剖學基本一致。在中醫看來,腎的主要生理機能是主藏精, 主水, 主納氣。腎藏先天之精, 主生殖, 為人體生命之本原,故稱腎為“先天之本”。腎精貴藏,故稱腎為“封藏之本”。腎精化腎氣,腎氣含陰陽,腎陰與腎陽能資助、協調一身臟腑之陰陽,故又稱腎為“五臟陰陽之本”。由此可見,“腎”在傳統中醫學中的重要性。千百年來,歷代醫家都極為重視腎的養生保健和腎病的診治,并留下了很多系統性的論著。在鄭州市中醫院,腎病風濕科主任張攀科帶領團隊,深耕祖國醫學寶庫,發掘各種傳統醫學手段結合現代醫學技術對抗各種腎臟疾病和風濕性疾病,受到了患者的高度肯定。
善偽裝
腎病公眾知曉率僅為12.5%
腎,這對豎立于我們脊柱兩側、左右對稱看起來像兩個“大蠶豆”的家伙,盡管重量不大,但能力強大,掌管人體一身水運,每天都要清理180升左右的體液,堪稱“勞苦功高”。俗話說,腎好身體就好。而腎一旦出現問題,輕則尿蛋白增加、尿泡沫增多、眼瞼下肢水腫等;重則肌酐升高、血壓升高、貧血,乃至心力衰竭、尿毒癥。
鄭州市中醫院腎病風濕科主任張攀科說,在中醫看來,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主水、主納氣。腎臟出現問題,可能出現水腫、乏力、納差、皮膚瘙癢等表現,并影響到血壓、血糖、血脂水平以及其他臟器功能。“這些疾病癥狀初始不嚴重,對日常生活影響也不大,往往引不起重視;或者是癥狀挺明顯,但常讓人們以為是消化問題、心肺問題或者勞累問題、皮膚問題等,不到腎病專科檢查。等到腎病風濕科檢查,往往已到需要透析的地步,錯過早發現、早控制的良機”。一組來自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到2040年,慢性腎臟病將成為全球第五位致死病因,而與之對應的則是慢性腎臟病的知曉率僅為12.5%。
能隱忍
警惕從腎病發展到尿毒
這是一組令人震驚和擔憂的數據。如果不被重視、如果不及時得到干預,慢性腎臟病中一大部分將走向尿毒癥。“臨床上腎臟病一般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張攀科說,原發性腎病指原發于腎的獨立性疾病,如各種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間質性腎炎、多囊腎等,病變主要在腎;而繼發性腎病是指全身其他疾病導致的腎臟損害,如高血壓病、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等引起腎臟損傷。
近年來臨床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的發病原因,與經常熬夜、休息不足、喝水量不足、愛喝糖飲料、時常憋尿、長期大魚大肉、偏好重口味、大量吸煙酗酒等,也不無關系。“以濃茶飲料為例,濃茶中不僅草酸含量較高,而且還含有較多的氟,除了容易引起草酸鈣結石,還因攝入過多的氟時,會增加腎臟排泄的負擔。很多年輕人喜愛喝飲料而不愛喝水,甚至把飲料當成水來喝,殊不知,軟飲料和運動飲料基本為酸性,過量飲用會改變人體的酸堿度,腎臟是調節人體內酸堿度的重要器官,長期過度攝取酸性飲料會增加腎臟損傷的概率。而且碳酸飲料當中的糖、磷酸鹽、咖啡因等成分都會促進鈣排出,一旦尿液中的鈣含量過多,就會形成結石,傷害腎臟。”
張攀科提醒,慢性腎臟病起病隱匿,早期沒有特殊的臨床表現,病情進展緩慢,不易被察覺。所以如果出現眼瞼浮腫、顏面蒼白,精神不振、疲勞、乏力、排尿異常、尿液中有泡沫、尿液顏色加深等現象,應盡快到腎臟專科檢查。
鄭中醫
腎病重點專科“招數多”
40多歲的趙某平時身體一直都挺好的,偶爾感覺頭暈、惡心、乏力,他都以為是工作勞累的問題,也沒有太在意。然而,今年的一次體檢,指標明顯異常,報告顯示,其尿蛋白+,血肌酐760umol/L,血紅蛋白86g/L,彩超提示雙腎彌漫性回聲改變,血壓160/85mmHg,趙某遂到鄭州市中醫院腎病風濕科就診。張攀科詢問病史,趙某自訴5年前曾有過下肢水腫,泡沫尿,檢查尿蛋白±,血壓偏高由于沒有相關家族病史,也不影響日常生活,他就沒太在意,還經常抽煙喝酒。根據病史和檢查結果,趙某被診斷為“慢性腎功能衰竭、腎性貧血,繼發性高血壓”。醫生給予降壓、糾正貧血等對癥治療,并開始長期的血液透析治療。“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如果能夠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我們有多種手段進行干預,完全可以阻止病情的發展甚至徹底治愈”。
作為鄭州市中西醫結合重點培育專科、河南省中醫腎病重點專科,張攀科帶領團隊以中西醫結合的手段治療各種腎臟疾病和風濕類疾病,尤以治療痛風、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干燥綜合征、膝骨性關節炎、糖尿病腎病、腎病綜合征、慢性腎衰、腎臟輸尿管結石見長。“我們有關節腔灌注術、腎臟穿刺活檢術、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血液濾過、血液灌流、血漿置換、連續性血液凈化等專業優勢技術,還開展了中藥直腸滴入、中藥離子導入、中藥塌漬、中藥熏洗、蠟療、穴位貼敷、穴位注射、電針、溫針、臍火灸、督脈灸和懸灸等的中醫特色治療項目,現代醫學技術和中醫傳統特色治療相結合,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亮絕活
中醫特色項目備受患者好評
14歲的李杰是校隊足球運動員,平日里總喜歡喝碳酸飲料,尤其是運動后,更喜歡暢飲一瓶。不久前,他因右側足踝腫痛來鄭州市中醫院就診。醫生診查時發現,李杰關節紅腫明顯,自訴反復發作有兩年了,一直以為是運動勞累所致。張攀科為他進行了詳細檢查,發現足部有痛風石,血尿酸檢查580umol/L,診斷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我們給予了抗炎止痛藥物治療,配合中藥益腎排酸茶飲健脾益腎、化濕降濁,癥狀很快得以改善”。張攀科說,少年兒童一般代謝旺盛,痛風發作較少,而近年來兒童痛風也在增加,這與平時飲食習慣有很大關系。各種碳酸飲料、甜食飲品,腌制食物,都是兒童尿酸增高的因素。生活中,應當避免過多攝入此類食品。
治療李杰所用的益腎排酸茶是腎病風濕科的特色制劑,它和冰石止痛膏都是科室針對痛風患者開展的經典中醫治療方法。張攀科說,經過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和臨床試驗,冰石止痛膏能有效緩解痛風急性期關節疼痛癥狀,益腎排酸茶能平穩降低血尿酸水平,并且茶飲劑型較中藥湯劑服用方便,容易攜帶和儲存,口感較好,有利于患者長期服用。
在對抗各種腎臟疾病和風濕類疾病的道路上,中醫在竭盡所能貢獻著它的古老智慧和精華:中藥貼敷及蠟療聯合應用,分型辯證,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腎性骨病、慢性腎臟病等;督脈灸和臍火灸,通過艾灸與中藥相結合,運用傳統經絡理論,將藥物、艾灸、經絡、發泡等綜合作用融為一體,充分發揮其溫腎壯陽、培元固本、溫通經脈、健脾和胃、祛風除濕的功效,加強患者的免疫系統,不斷調節患者免疫功能,提升健康水平……諸多特色“絕活”備受市民好評。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邢進
通訊員 路瑞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