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應群眾企盼 關注民生關切
提案審查立案656件全部辦結
匯智聚力,履職盡責。市政協十五屆一次會議以來,市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各專門委員會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共提出提案773件,經審查立案656件,其中,委員提案627件,集體提案29件,已全部辦結,答復滿意率99.2%。提案中的許多意見建議錨定現代化鄭州建設的偉大實踐,突出“十大戰略”行動,呼應人民群眾熱切企盼和重要民生關切,得到有關部門采納。
圍繞中心任務
助力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有新發展
委員們圍繞“四個高地”、樞紐經濟、數字化轉型、民營經濟發展等方面,為促進鄭州經濟發展動能不斷增強、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積極建言。
關于建設國家創新高地、低碳產業集聚區建設的提案,為我市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創新生態環境,奮力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匯聚合力。
關于傳統制造業優勢再造、先進制造業高地建設、培養鄭州人才高地等提案,為我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聚焦“雙一流”建設,奠定高等教育“起高峰”堅實基礎提供了智力支撐。
關于推進鄭州樞紐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化等提案,加快推進鄭州—盧森堡、鄭州—金邊“雙樞紐”戰略合作,構建通達全球航空網絡,吸引臨空產業集聚發展,對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空港國際樞紐經濟集聚區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
聚焦深化改革
助力社會治理現代化有新作為
委員們圍繞基層社區治理、司法公正、強化政府職能等問題共謀良策,有力推進了服務型政府建設,激發了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
關于“打造多元共治社會治理模式”“加強基層法治建設”等提案,市委組織部進一步健全“基層黨組織+社會組織+群眾自組織”的“一元”帶“多元”治理模式,為形成具有鄭州特色的新時代“楓橋經驗”提供了新思路。
關于“加強主流媒體宣傳輿論引導,傳遞鄭州好聲音”等提案,市委宣傳部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輿論引導監督作用,建立健全“我為群眾辦實事”常態長效機制,創新搭建“鄭在辦”媒體助政服務平臺,用心用情用力推動群眾關切的“急難愁盼”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緊扣優勢再造
助力城市文化品牌打造有新突破
委員們圍繞文旅產業發展、華夏歷史文明傳承、書香鄭州等方面為鄭州文化更加出彩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關于“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打造唐宮夜宴文化街區”等提案,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積極發揮優秀文化IP價值,提出以優化“兩帶一心”文旅格局為基礎,以主地標重大項目為引領的鄭州方案,有力提升了文旅品牌影響力。
關于“閱讀進校園,建設書香鄭州”等提案,助推我市常態化開展“書香校園”“經典誦讀”等閱讀活動。
關于“加強全民健身運動”“加快體育健身場地建設”等提案,推動我市進一步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大力推進體育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心系群眾關切
助力民生事業協調發展有新推進
委員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心系群眾企盼關切建言獻策,共收到提案340件,占提案總數的51.75%。
關于“養老護理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建立社區食堂”“完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等提案,市民政局加速社會力量的引入,提升了社區養老服務能力與專業水平。
關于“社區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的提案,市衛健委積極吸納采用,有力推進了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完善和基層衛生服務水平提升。
關于“雙減背景下中小學課后延時服務”的提案,市教育局高質量滿足學生對課后服務的多樣化需求,形成了課后服務“鄭州模式”。
關于“家庭教育”方面的提案,市婦聯深入實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為譜寫新時代家庭家教家風貢獻了鄭州經驗。
關于“智慧交通優化提升”方面的提案,市公安局結合新一代信息技術成果,豐富交通管理手段,積極為人民群眾營造安全、順暢的交通環境。
注重環境保護
助力生態宜居鄭州建設有新提升
委員們圍繞新能源發展、生態環境保護、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等方面,為完善政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主動獻策。
關于“建筑綠色節能建設”“能源綠色轉型發展”等提案,為我市實現建筑領域碳達峰,高標準落實“雙碳”行動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關于“實施濕地保護與修復”的提案,為加快建設沿黃生態保護示范區,高標準建設沿黃生態廊道貢獻了智慧。
關于“農村人居環境”方面的提案,市農委積極采納,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開創了鄉村振興、“三農”工作的新局面。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也是加快推進鄭州國家中心城市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之年。新的一年,市政協常委會將充分發揮提案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獨特優勢,推動提案工作取得新的更大進步。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張倩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